第31回 排風護京城(1 / 3)

書接上回,楊延昭隨差撥來到王府門前,門官告訴差撥:“王爺傳喻:帶新來犯官到‘逍遙殿’問話!把人交與我,你回去吧!犯人如何處置,王爺會行文牢營知曉。”楊延昭跟著門官穿堂過院,走了許多路來到一座戒備森嚴的大殿。由兩名帶刀侍衛左右架持入殿跪下,低頭受審。隻聽有人問道:“報上姓名、來曆、犯罪情由?”延昭道:“犯官姓楊、名景、字延昭,原是三關都巡檢兼兵馬元帥。因私離汛地回家探望母病遭罪當今,庭判流放雲南一年。”“天波府佘太君可曾相識?”“那是犯官高堂老母!”“人稱爾為郡馬,不知郡主是何人?”“郡主柴秀英,係當朝南清宮八千歲趙德芳的幹禦妹”“哈哈!如此說來果真是妹夫到了!來人呀!速侍候楊郡馬沐浴更衣!傳膳‘鳳鳴閣’待客!”

楊延昭如墜五裏霧中,稀裏糊塗地由四名下人侍候著洗了澡,換上一身簇新的華貴武生袍服,由一名年老的公公前引,進入一座金碧輝煌的閣樓。隨著一聲:“楊郡馬到!”的唱報,一位身穿鬧龍便服、頭戴二龍戲珠軟巾、年約半百的官家健步迎到門口,熱情地拉著延昭的手讓到客位坐下。笑著道:“妹夫有所不知,本王是柴秀英的胞兄柴宗訓。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讓本王禪位與他,登基後封吾為‘梁王’,劃雲、貴兩地為屬地,並規定:不奉昭不得擅離封地一步。臨行以小妹秀英年幼為借口,認做‘幹女兒’留在宮中做人質。小妹出閣時,吾在汴京的探事人已將楊家的情況報我,本王製於朝規不能親送小妹出閣,是故,你我親郎舅一直不能相識。想起來就心酸!月前,汴京探事人飛鴿傳報妹夫將來雲服刑,愚兄派十名侍衛,快馬迎到兩湖邊鎮,跟蹤兩日才確認妹夫一行,而後一路暗中保護來到韶通。”楊延昭如夢方醒,忙與梁王重新見禮,郎舅談笑飲宴,相見恨晚。從此安居王府不提。

回頭再說朝中之事。王欽若將楊延昭發往不歸之路後。奏請聖上再派一名大帥去三關主事。真宗覺得楊延昭不過離任一年就回,下個旨讓嶽勝正式代理即可,不必另派他人,以免楊家軍不服。王欽若就以去三關送通知為名,篡改旨意派自己的內侄賀三寶到三關出任臨時大帥。妄圖掌握三關兵馬,裏應外合破宋。當得知賀三寶被殺,三關人馬不知去向的消息,心中大吃一驚,一麵密秘毒死三關來的報信人員,對朝廷封鎖消息;一麵寫密信飛傳給肖太後曰:“楊延昭流放雲南九死一生,三關兵馬已調離無人防守,速起兵攻宋,時不我待!”

肖太後見情報大喜,即傳肖天佑、韓昌、耶律休哥等大臣殿議。韓昌主張立即調集全國之兵大舉進攻。肖天佑道:“三關楊延昭拉起來的這支部隊,其將之勇,兵之悍,賭戰時延壽已有深刻體會。他們是大遼攻宋的最大障礙!耶律黑的情報說已調離三關,不足為患。可老夫的情報是:這支人馬目前駐紮在林州一帶,原因何在雖不清楚,但他們的威脅仍然存在!可以想象:當我遼國主力部隊南下後,宋君如令太原的楊光美從雁門關、娘子關出兵趁虛攻幽州;令林州的楊家軍下山堵我軍退路;汴京的禦林軍隻要據城死守十餘天,各邊鎮數十萬勤王之旅就會蜂擁而至、、、那時,大遼豈不麵臨滅頂之災!望陛下三思!”肖太後道:“依卿之見是放過這個機會,那豈不可惜?”韓昌道:“肖丞相慮事慎密,敵情分析的不無道理。但也有兩個變數:其一是,楊光美是個行事從不弄險的老臣,河東可用之兵不足八萬,他絕不敢冒險出擊;其二是,三關的兵馬是在楊延昭流放以後,上太行山的,楊延昭不在,宋朝廷未必能調動他們。”肖天佑道:“楊光美膽小但不敢抗旨!三關人馬不聽宋真宗的調,但會聽佘太君的話。總之,現在全力攻宋風險太大!”耶律休哥道:“我們可以先派一支人馬做試探性攻擊,觀察一下宋廷的反應,爾後再定攻、退戰略如何?”韓昌道:“此議可行!上京駐有黑水國五萬精兵,是大遼的同盟軍。帶兵的叫馬圖溫,麾下有熊、虎、豹、彪四勇將,個個都是萬人敵。太後下國書請他們出兵攻宋,答應事成之後將宋的西京洛陽劃歸他們治理。待馬圖溫出兵後,臣帶二十萬大軍進駐三關一帶,待機而動。留十萬兵給肖丞相守本土,挑五萬騎兵歸休哥指揮駐紮定州,作為快速救援部隊,應付不測。這樣安排如何?”太後稱善。

黑水國是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滿族人所建。因地域關係與契丹人,世代相處,休戚相關。因國小,實力不強甘願做遼的附屬國。黑水國王看到遼國屢屢進中原獲利,也想渾水摸魚,撈點油水。就集中了五萬精銳部隊,派禦外甥馬圖溫統帥駐紮在遼東,自備糧草,隨時供遼國調用。肖太後平時不願用別國的人馬,所以金沙灘、幽州保衛戰、皆沒調這支後備軍出戰。這次是作為誘餌拋出,借以試探宋軍的實力。馬圖溫不知是計,興致勃勃打著大遼平南先鋒旗號,拔寨起兵,直撲三關。

馬圖溫攻進三關發現是一座空關,也不疑有他。縱兵在附近村莊掠奪了一些糧草,家畜,歇兵一日,進軍相州。相州節度使張開,探知突然有大批番兵入侵。不敢貿然出兵攔截,關閉城門自守。這不是張開膽小懼敵!是宋朝廷統治的弊端造成!宋規定:除邊關要塞的駐軍有權對外來入侵者主動反擊外,各地節度使的人馬不奉朝廷旨意,不得隨意調動,更不許擅自對外開戰。張開外麵沒接到三關前敵的告急文書,內部沒接到朝廷就地阻敵的命令。也弄不清這股番兵是如何通過三關深入到此。隻能做被動防守,並派快馬去汴京樞密府請示。

馬圖溫見相州城高濠深,森嚴壁壘,守城宋軍張弓把弩,鬥誌昂揚。就不想費勁攻城,傳令繞城而過,直撲汴京。一路衛輝府、原武縣、封丘縣都是馬不停蹄繞城而過。

等馬圖溫的人馬渡過黃河,歇馬陳橋驛時,宋朝廷才知道入侵番兵已到京畿。慌忙關門守禦,滿朝文武除王欽若一人高興外,全都驚慌失措。城內店鋪歇業、遊人絕跡、民心不安,大禍臨頭的氣氛籠罩著帝都。

第二天,馬圖溫圍城罵戰,揚言:宋真宗如不投降就架炮轟城,血洗汴京!真宗聚百官金殿急議禦敵之策。先問王欽若道:“王愛卿!為何未見三關敗績,前敵告急,敵軍已臨京城?難道三關至汴京的數道關卡在一夜之間全都失守啦?”王欽若連忙跪下道:“番人兵臨城下,將至濠邊,臣不明所以,有愧職守,罪該萬死!不過,樞密院確實沒有收到任何邊報!”八王趙德芳疑惑地看了王欽若一眼道:“聖上,事出突然,一時也難以明了!當務之急是應速派將出城迎敵!摸清來敵何意!”真宗道:“當派誰出戰?”八王道:“當然是五城兵馬司!”宋時,五城兵馬司是專職保衛京城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的衙門,其統領又叫鎮京大帥。當時的統帥叫黃魁,是王欽若的內侄女婿。這小子別看長的五大三粗,人模狗樣,其實是驢糞蛋——外麵光而已!若論真本事還不配與焦、孟二將提鞋。他坐此位完全是聾子的耳朵——擺設!眾所周知,宋真宗趙慎是個太平皇上,不像**、太宗是馬上皇帝。他們比較注重軍事人才,且能知人善任,京城一直保持有十萬左右的精銳之師,身邊也都有幾名能征慣戰的勇將跟隨。真宗不熟悉武事,軍國大事全靠王欽若糊弄,王陰謀培植自己的勢力,建議黃魁出任鎮京大帥,真宗就準奏。現在,出現緊急情況,他手忙腳亂,不知該如何應付,隻能事事問計八王。八王叫黃魁出戰,他當然沒意見!可笑的是黃魁是個沒有自知之明的蠢才,竟認為是露一手的機會到了,竟屁顛顛的帶人出戰。王欽若明知他去送死,也不敢說啥,隻能暗暗叫苦。

馬圖溫見有人出戰,將番兵約退半裏之地,列陣以待。他手下有四名大將以次是:長白熊安士英、東北虎彭士雄、雪山豹徐士豪、興安彪呂士傑,合稱‘英雄豪傑’四猛。這四人手下各有四名牙將,八名千夫長。黃魁出戰,安士英迎敵。二人對陣安士英道:“吾乃大遼平南先鋒營、黑水都督馬圖溫麾下、第一猛將安士英是也!爾乃何人?報個名咱好記功!”黃魁道:“吾乃護京大帥黃魁是也!看刀!”舉刀就劈。安士英馬打盤旋舉槍接戰、、、、、、交馬三合黃魁就被挑死馬下。敗兵回城,真宗沒了主意,問八王該怎麼辦?八王道:“剛接相州張開急報,城外番兵統帥叫馬圖溫,帶有五萬人馬,二十餘名戰將,一路馬不停蹄繞城而過,所以邊報反而落在敵後。剛才如不開城門出戰,報馬還進不來城呢。現在各邊鎮大將遠水救不了近火,朝中呼延讚出差湖南,隻有鄭印、高君保、呼延丕顯三個王爺可以迎敵”。真宗道:“速令三王出城退敵!”過了一個時辰,探馬來報:三王首戰彭士雄、徐士豪、呂士傑眼看勝利在望,馬圖溫親自出戰,力挽狂瀾一人連敗三王。現在我軍已退守城內。八王大吃一驚道:“三王敗北,城內已無人能抵番帥矣!這便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