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回 老帥夜談兵(1 / 3)

楊文廣在前敵如何抵抗西夏敵軍犯邊暫且不說,回頭先說楊文遠的事。

卻說楊文遠在軍中大婚後,奉旨率領水軍沿唐白河北上,到宛州社旗縣起旱路逶迤回到汴京。將人馬屯紮在酸棗門外小校場,告誡諸將道:“汴京乃天子腳下,地麵許多規矩與一般府城不同,街上王孫公子、朝廷要員多如過江之鯽,一不留神,就會引起大麻煩。在我離營期間,諸位仁兄、賢弟千萬不要外出!待我覲見過聖上,把人馬交與兵部,完了差事,再陪諸位遊覽京城風光,請諸位到火塘寒家好好玩幾天。”安排過後,即帶上梁燕、楊家生、楊家育夫婦、陪同諸位嬸娘去臥龍街四叔的府上探望。見到楊宗勉才知,楊家的人目前都在京城。原來,楊文廣奉旨去三湘後,穆桂英擔心住在河東消息不靈通,就與楊宗英商議,在臥龍街‘貢院’旁購買了一所三進大院,將火塘寨的事交與王顯、杜世寬(王顯是王貴的孫子,杜世寬是杜國顯的孫子)照管,全家暫住汴京。楊文元大喜,當即領梁燕、家生、家育、等去新家。

楊府老當家黃夫人已達八旬高齡,仍有龍馬精神,突見文遠歸來,高興得拄著拐杖,親為文遠倒茶,又連連呼喊:“排鳳啊!你親到廚房做幾味遠兒喜歡吃的菜;金花啊!快領這幾位姑娘去內室洗漱;金豆去把大門插上!今晚老身誰都不見,專聽文遠講三湘的事。”

全家人齊集客廳,邊吃飯邊聽楊文元詳細講述楊文廣在三湘的諸多事情。當楊文遠講到:遵照宗蘭叔安排,已在軍中拜過花堂,令梁燕、黃繼娟、黃繼粉與諸位長輩重新見禮時,客廳的氣氛更為熱烈。李苗風一把拉住梁燕道:“媳婦啊!老楊家委屈你啦!”初做婆母的楊排鳳一手拉著黃繼娟、一手拉著黃繼粉,左顧右盼,不知說什麼好。老當家黃夫人道:“諸位孫媳,我們老楊家以忠孝傳家,凡事以國事為重,從來就沒把婚喪嫁娶的事情放在國事之上,雖說如此,也不能太馬虎了!宗英哪!明天給各大臣府上發喜帖,後天為孩子們補辦喜宴,讓他們知道,老楊家又增人添口啦!”楊宗英道:“老娘所命,自當照辦,隻是,兒覺得聖上正在為西夏犯邊、李全亂山東煩心,旨令文遠、家生、家育急急回京,恐怕與此事有關。是否等文遠見過聖上,看看朝廷的安排,而後再發請帖?”穆桂英道:“媳婦認為,宗英言之有理,明天晚上把宗勉一家叫過來,把楊海他們小弟兄亦請過來,認認新親,先接個風!而後看看聖上的安排再說!”黃夫人道:“也好!”

第二天早朝,楊文遠身穿三品武官服位列朝班。散朝後,宋仁宗移駕禦書房,聽‘楊文遠’詳細奏‘楊文廣’巡視三湘的過程。奏罷,龍顏大悅,傳旨宣從襄陽來的諸將見駕。欽賜黃繼娟、黃繼粉每人龍鳳寶釵一對,蜀錦五匹、‘宮用官粉’五盒賀新婚;親書‘五鳳齊眉’四字,賜與齊黃麗道:“向年,朕僅知宗勉愛卿婚配相府千金,誰知竟是一凰五鳳同結良緣,真是可喜可賀!朕即傳旨宮廷作坊將此四字,趕製成渡金門匾,摘日令禮部範尚書親掛爾府門,為大宋朝留下一段佳話。”諸人齊拜倒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將退下後,仁宗道:“年初,文廣愛卿南巡,代理濟州節度使的龐淵是個無能之輩,竟敢隱而不報鹽梟李全作亂之事,致令賊勢坐大,現在已經占據齊魯四府、三十縣,自稱‘大齊王’。月初,李賊分兵攻打東昌府,東昌守將向樞密院告急,朕方知曉此事。這時,恰襄陽飛章報捷,閣部議定傳楊文廣率湘軍赴山東平叛。那知樞密院又接狄元帥急報:原在商洛山區流竄的張海綠衣軍,已成氣候,竟攻掠了京西路五州十二縣,還不斷搶劫抗夏大軍的糧草車,已成大害,請朝廷派軍進剿。朕以為滅張海、防西夏進犯事大,即下旨令楊文廣率湘軍進剿。從楊愛卿的奏章中知道小愛卿亦具有統帥之能,呼延樞密使亦力保你能擔重任,故召爾進京,欲將山東平叛重任委與小愛卿,爾意下如何?”楊文遠忙跪下道:“小臣謝萬歲看重!願率朝廷虎狼之師,取李全狗頭來獻!”仁宗道:“山東路位居三品銜的官員不少,為了能鎮住他們,朕特賜卿二品武職銜,封卿為平叛招討使,兼山東路文武大總管。但這是密旨,目的是不欲李賊有所防範,使卿有充足的時間做準備,明天,卿即密率一萬京城衛,加上襄陽來的八千水軍合並組成平叛親軍,乘船密達濟州,先拿下龐淵收回兵權。而後組織各地駐軍將士備戰,戰將嘛,就是方才朕見過的幾位,仗怎麼打,愛卿可便宜行事!”“臣遵旨!謝恩!”楊文遠接過密旨,憂心忡忡地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