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宋太宗年間,遠在東瀛的島國‘扶桑’與宋國的關係十分要好。原因是中國的漢、唐皇帝都把‘扶桑’當作附屬國,且稱之為‘倭’。宋太宗即位時,扶桑曾派使團到汴京朝賀,太宗承認扶桑國的新國號‘日本’(取意太陽升起的地方)曾封日本的國王為‘天皇帝’,同意兩國平等邦交。當時的外交口岸就是登州。當時,來宋國貿易的日本商人,雖然漂洋過海要冒極大的風險,(當時航海技術有限,遇風浪沉船,貨損人亡是很平常的事)但如果能僥幸平安歸來,都能獲得巨利。故,冒險家前仆後繼,如蛾撲燈焉!李全造反時商人畏於戰火曾中斷一段時間。這時日本國內有一位浪人頭目,受巨利的誘惑冒險帶人駕大船到登州海麵探查,得知戰爭仍在繼續,不敢貿然登陸,又不甘心空手回去,就在近海飄蕩,欲伺機登陸。為了獲得淡水及食物補充,就不時夜裏放小船到沿海漁村搶掠。由於登州朝廷的水軍遠逃長島,又在戰亂時期,沒有官軍護民,使浪人的強盜行為屢屢得手,他們先是搶食物,繼而搶錢財、掠女人、膽子愈來愈大。直到有計劃的搶掠了一個集鎮,獲得大量財物後滿載而歸,途中又搶了一艘波斯的商船,獲得不少珍寶。回國後大嘶宣揚,激起不少不法浪人的狼子野心。(注:當時的日本浪人,具有我國的綠林強盜的性質)他們紛紛仿效,在沿海一帶擾民不堪被稱之為‘倭寇’。
山東恢複朝廷吏治以後,沿海負責護民的登州都督楊海曾組織水軍沉重打擊過他們幾次,但由於海岸線過長,倭寇又是駕船到處流串作案的小股散匪,收效甚微。到了仁宗年間,竟發展到大小數十股。大股有十多艘戰船,人數上千,小股數百人不等,此事驚動朝廷後,下旨嚴令楊海出兵剿滅。楊海派出數十名探事人,又派二十艘戰艦不定時在沿海巡邏,終於偵察出倭寇藏身的荒島,集中五十多艘戰艦進行圍殲,一場激戰奸滅倭寇二千餘人,摧毀賊船二十多艘,大獲全勝。後偵知倭酋橫路三郎、大島茂等人率五艘戰艦逃往神龍島,就下令乘勝追擊,沒想到遇上對手。先是派到島上探事的十名勇士無一返回,接著是停留在海上的戰艦不斷出現全船將士中毒死亡事件,莫名其妙沉船事件,短短數日,還沒有見過敵人的麵,就損失了三艘戰艦,一千多名將士。楊海正在找不到原因發愁時,橫路派小船送來一封信。上寫:“如不將水軍船隊撤回登州,就全部毒死,炸沉!”楊海見將士已有懼敵之心,又沒有防敵辦法,隻好撤軍。
回到登州急邀在各地駐防的楊軍、楊溫、楊寒到登州商議對策。楊寒道:“我曾聽一位老軍講過,神龍島主是位精通用毒的高手,島上豢養有大批咬人即死的毒物,這次兵敗很可能就是他弄的鬼!”楊軍道:“既是如此,大哥就該奏報朝廷,請朝廷派能治毒物的官員來對付他們。”楊海道:“兄弟們有所不知,現在朝中兵部的大員都是和平將領,官僚的很,他們接了我們的奏章,除了回文申斥我們無能外,根本不會奏知聖上,即使奏了,朝廷也派不出能員,因為朝中根本沒有精通‘毒經’的文官武將啊!”楊寒道:“向年在三湘時,小弟與楊家宗蘭三叔共同執行過任務,相處甚洽,分手時曾有:‘歡迎你到三元做客’之語。大哥既然覺得向朝廷求援無望,莫如令小弟去三元一趟,求楊三叔派門下徒眾來助我們對付神龍島毒兵,不知大哥意下如何?”楊海道:“楊三叔屢助朝廷建功卻不願在朝為官,是個譽滿朝野的奇人,看到我們兄弟為難,絕不會袖手旁觀,看來我們隻好麻煩他老人家啦!”
第二天,楊寒帶四名得力家將護著一輛裝滿水產的蓬車,憑著官防文牒順驛道去三元。一路夜宿驛站、晝行官道倒亦順利。這日來到三元,楊寒不知五毒門的規矩,不便唐突拜山,就先到縣衙投文。縣令俞文豪見是登州三品武職將軍來訪,忙鳴炮奏樂、大開中門迎入衙內。獻茶畢,問道:“下官俞文豪敢問大將軍蒞臨小衙有何訓教?”楊寒道:“俞大人言重了!楊某唐突造防貴衙,是因朝廷海防軍務需用五毒門人相助,楊某不知山禮山規特來請教貴縣指點,望不吝賜教才好!”俞縣令道:“五毒門雖在本縣地麵,但掌門人有朝廷世襲候爺封號,下官除前年剛到任時去做過一次禮節性拜訪外,平時從不過問候府之事,隻知現在的掌門人是楊文貴候爺,大將軍既是為朝廷軍務來訪,下官當引路前往!不知將軍是用過午飯前往還是即可起駕呢?”楊寒道:“越快越好!”
卻說老門主楊宗蘭,在為孫子楊達辦過十歲生日後,就把門主之位正式傳與兒子楊文貴,自己則帶著孫子楊達去點蒼山楊文元處精心教導楊達學武藝。楊文貴執掌門戶後,請妹夫達達梅林,妹子楊金玲,妻子達達寒梅、碩果僅存的老堂主龍湃,海力子、做護法長老;新任命五位年青弟子出任‘五堂主’。這日,聞報俞縣令引朝廷大將來訪,忙帶五護法、五堂主出寨迎接。在客廳獻茶畢,俞縣令即告辭回衙。楊文貴道:“吾與楊兄素未謀麵,卻知楊兄是慕名英雄,近觀塘報聞你與敝親家楊海兄正忙於抗倭寇,何得有暇來雲貴?”楊寒道:“正是為了抗倭寇之事特來貴門求援”,隨將神龍島用毒阻官軍之事講了一遍。楊文貴道:“神龍島始島主川島一雄原是東瀛武士,曾拜在吾曾外祖父名下做記名弟子,一雄去世後,其子川島二郎曾執弟子禮來拜過山門,其孫川島健男接任島主後就與本門斷了來往。聽說此子頗不安份,與倭寇關係密切,沒想到他竟敢如此胡作非為!真乃豈有此理!然,本門清理門戶乃是大事,需取得家父同意才行,不巧的是家父攜犬子去江西訪友不在山寨,請楊兄寬住兩日,小弟即飛鴿傳書請家父回山。”
中午,楊文貴正招待楊寒飲‘接風宴’,忽聽門徒傳報:“老寨主回山,已離寨門不遠!”楊文貴大喜,忙與眾人出迎。原來,楊宗蘭待楊達武藝學成後,想讓他增長點江湖知識,就帶他去江西童家堡探望楊宗勉,而後再帶他去火塘寨老家遊玩一番。沒想到在童家堡聽楊文仁講起‘神龍島助倭寇在海上搶劫商船,毒殺朝廷水軍的事,’心中十分震驚,當即派楊達持五毒令帶老仆蘭熙去山東訪查真情,自己也急急趕回三元,欲親自帶人去神龍島查明事實真相。議事時楊文貴道:“神龍島用毒助倭寇為非作歹已成不爭的事實,清理門戶勢在必行!不過,由我帶五堂主去即可,父親若大年季還是坐鎮山寨為佳!明日我即帶人前往!”王英聽說孫子僅帶一仆去山東訪查,甚不放心,當即傳訊丐幫各分舵探查楊達的行蹤,並相機給與幫助。第二天淩晨,楊文貴帶領五位堂主,四十名徒眾同楊寒急急向山東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