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
這裏已經算是極其靠近蒙古草原的城市,是大明朝與北元殘餘交鋒的首衝之地。所以,相比於其他的城市,大寧缺少了幾分繁華,而是多了些肅殺與莊嚴。而且,整個大寧的軍事力量在所有城市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這也並不奇怪,這裏通常都是明軍北征的咽喉要道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極其多疑的人,而大寧的地理位置又非常重要,所以他並不放心將大寧交給朝中的將領。於是他又一次將守衛大明邊疆的重任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朱元璋的二十多個兒子中並不僅僅是懿文太子朱標與燕王朱棣才有幾分本事。事實上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寧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論軍事才能,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他並不比朱棣差多少。甚至可以說二人平分秋色,各勝擅場。時人評價“燕王善戰,寧王擅謀。”以朱棣那樣的狡猾居然在謀略上被認為不如寧王,可見這個寧王是真的有著不容小覷的能力。
朱棣這次的行動真可謂是虎口拔牙,雖然他自己也是一隻老虎,但是畢竟“一山不容二虎”。
寧王朱權,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當然,比起他二十多個兒子與另外二十多個養子,十七這個數字真心不算什麼。
朱權也是一代名將,雖然公認的諸位藩王中最為能征善戰的是朱棣,但是朱權也不差。所以,在朝廷這場削藩行動中,朱權也沒能逃過一劫。雖然不至於像那幾位被朱允炆拿來開刀的兄弟,但是也是過得不盡如意。
其實朱權也心有怨憤,但是也無可奈何。他還沒有與朝廷為敵的打算以及勇氣。雖然他擁有一支可以算是當時實力最強大的部隊。
朱棣這次來,為的就是這支部隊。這支部隊叫做朵顏三衛,也就是原來的兀良哈三衛。之所以說它可以算是當時作戰能力最強的軍隊,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當時,這支軍隊可以被稱為“外援”。因為他們都是蒙古人。
當年洪武名將藍玉遠征北元,將北元政府打的四分五裂,偌大的元帝國又變成了“瓦剌,韃靼,無良哈”三部並存。
但是,藍玉遠征時,將無良哈與另外兩部的聯係給切斷了,無奈之下他們隻能投降,當然,這也是因為給明朝打工的工資待遇比給自己家人好上很多。在絕對的利益麵前,保證忠誠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要知道,蒙古人之所以能夠建立人類有史以來疆域最廣大的帝國不是沒有原因的。當年的蒙古鐵騎縱橫天下,就算是俄羅斯戰鬥民族也沒能阻止他們屠了莫斯科。由此可見當年的蒙古軍隊真的是天下無敵。
縱使現在的他們已經不複當年的榮光,但是隻要跨上戰馬,他們依舊是偉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孫,他們依舊是黃金家族的後代。他們依舊是翱翔在草原上的雄鷹。
朱棣做夢都想得到朵顏三衛。但是這支強力外援已經是寧王的人,他不太可能將這個好打手送給自己。不過沒關係,朱棣會告訴寧王朱權: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朱權對於朱允炆也是非常不滿,但是他卻沒有自己的哥哥那樣的反抗精神。雖然他也有幾分兔死狐悲的心理,但是這也不意味著他會幫助朱棣。
當他得知朱棣率領大軍來到自己的封地時,他立馬警覺了起來。他雖然不知道朱棣的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但是他還是立刻下令全城戒嚴。如果有必要,他將給自己這個善戰的哥哥一個教訓。
但是讓朱權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朱棣並沒有做出什麼過激的舉動,他將自己的大軍駐紮在城外數十裏的地方,隻身一人進了城,要求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