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一輩子囂張慣了,他可能絕對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是這樣的下場。身為一個善謀的人被另一個謀略同樣過人的人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打敗,這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但是如今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朱權就算是心中有再多不甘,也沒有辦法。雖然朱棣現在對自己還是很客氣,但是自己對於朱棣來說的確是可有可無的。他完全可以幹掉自己直接掌握自己的一切,況且自己的小命現在在人家的手裏,還是乖乖的歇著吧。
朱棣得意的看著朱權,也不說話,但是眼神中那嘲諷的意味卻是很濃。
朱權一聲長歎“唉!既然四哥你已經做到如此地步,那小弟還能說什麼?隻是希望四哥能夠給我們一家人一條活路。”
朱棣上前一步,極為熱絡的摟住朱權的肩膀,說道:“你我兄弟之情,何必說這樣的話,放心吧十七弟,你對為兄的幫助我這個做哥哥的是不會忘的,待事成之後,你我二人中分天下,共理國家,如何?”
朱權冷哼了一聲,沒有說話。
其實所謂“中分天下”這種話朱棣也就是說說而已。他這一生許下過很多承諾,可惜絕大多數都沒有兌現。但是被許諾的人最好將朱棣的承諾當成玩笑,不然會失望的。
就這樣,寧王朱權被朱棣挾持著走上了靖難之路,不過朱權的鬱悶可想而知,本來是一位藩王,手握重兵,整天可以吃喝玩樂。結果僅僅一天,就被迫成了反賊。這種落差,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朱棣那樣坦然接受的。
其實朱權應該感到慶幸,如果他拚死抵抗,結局也就是一個死。朱棣成功後對他還算不錯,至少他得了個善終。
不過朱棣可能不會想到,一百年後,寧王的子孫後代會把自己當年加在自己祖先身上的屈辱都還給自己的子孫。這真是應了那句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北平。
就在朱棣剛剛立刻永平趕赴大寧的同時,李景隆的行動也開始了。
雖然綜合曆史來看,李景隆的確是一個軍事白癡,但是畢竟他帶著五十萬大軍,基本的排兵布陣他還是有基礎的。
五十萬大軍攻城絕不是開玩笑,想象一下,五十萬人瘋狂的攀爬北平的城牆,士兵猶如南美雨林中的食人蟻一樣密密麻麻的快速推進,所到之處全部橫掃一空。再配合各種各樣的攻城器械,恐怕在這樣的攻勢下,北平城比起紙糊的也強不了多少。
而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為了顯示自己堅定不移的攻城決心,李景隆親自帶領五十萬南軍圍攻北平,他在北平九門都修築了堡壘,並派兵攻擊通州,同時他還在鄭壩村設置了九座大營,作為進攻的依托。
這一天,天還沒怎麼亮,進攻開始了。
守衛北平的士兵已經很久沒有睡一個超過一個時辰的覺了。因為朱高熾下了死命令,不分白天黑夜,北平的城頭上都要有人值守,巡邏。
一個老兵正拄著長矛站在角落,他不斷的搓著手,還時不時地哈一口熱氣。現在的北平已經臨近十一月,正是降溫的季節。這清晨的時候冷意猶為強烈。
忽然,老兵一個機靈,他隱約聽見了隆隆的聲音。他已經在這北平城扛長矛二十多年了,也曾經跟隨朱棣出征。對於戰爭,是很有經驗的。他馬上判斷出這並不是什麼尋常的聲音,在他的記憶力,能夠發出這樣聲音的就隻有一種事物:大批的軍隊!這是他們仿佛要踏碎山河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