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左翼失利,朱棣便是親自帶兵攻擊盛庸中軍。然而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輕敵了,現在反而陷入盛庸大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根本就無法移動半分。
這正是盛庸的計劃,他怎麼會不知道朱棣的用兵風格呢?從真定到鄭村壩,到白溝河,到濟南。他不知多少次見過朱棣的進攻方式。在那一次次的失敗中,盛庸不斷的學習和總結著經驗教訓,他漸漸的摸清了朱棣的進攻套路和方法。
他料定朱棣左翼攻擊失敗後會轉而攻擊中軍,便將計就計,設下陷阱。當朱棣攻擊中軍時安排中軍後撤,待朱棣逐漸進入包圍圈後再進行合圍,將朱棣大軍分割開來,讓他首尾不得相顧。而後一鼓作氣,發動總攻,從而一舉擊敗朱棣。
而事情的發展果然如盛庸所料,兵鋒正盛的朱棣對於南軍中軍的後撤沒有絲毫懷疑,就這樣一頭鑽進盛庸的麻袋之中。
而直到鑽入了盛庸的彀中,朱棣才發現自己已經是中了盛庸的埋伏而身陷重圍。恐怕直到這個時候,他才剛剛反應過來。
朱棣再一次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然而這一次卻不是他耍一個花招就能夠解決的了的。盛庸不是李景隆那樣的廢物,這一次不要說你跑到高處揮舞馬鞭,就算你朱棣將整匹馬都舉起來,盛庸也是不會上當的!
朱棣環視四周,發現身邊盡是一臉猙獰表情的南軍將士。朱棣知道,這一次,恐怕一個不慎,就要栽在這裏。無奈之下,他隻得揮舞手中的長刀,奮力拚殺。
奇異的一幕發生了,不論朱棣衝向何處,縱然前方是千軍萬馬,但是,居然無人敢於近朱棣的身!反而朱棣殺到麵前時,南軍士兵們紛紛後退,唯恐傷了朱棣。
這就依舊是要功歸於建文帝朱允炆了,若不是他當初多此一舉地下達了一個“勿使負傷叔父名”的白癡命令,恐怕盛庸此戰就能夠定勝負了!可是有了朱允炆一道命令,盛庸居然就隻能看著朱棣來回亂跑,而不敢發一槍一箭。
朱棣也是知道自己身上有著一件隱形的“防彈衣”。所以,南軍越退,他就越是向前,誓要以這種方法殺出重圍。
“嘿!”朱棣大喝一聲,掄圓了手中的長刀,一刀將麵前的這名槍騎兵砍下馬,順勢側身躲過了他刺向自己的長槍。
朱棣大口大口地喘息著,他不知道這已經是自己殺掉的第幾個人了,連手中長刀都刀口都是劈砍出了不少的缺口。然而麵前的南軍卻是越殺越多,根本就像是無窮無盡一般。
朱棣現在已經疲憊不堪,而且他的左肩上也被劃開了一道大概三四寸長的口子。雖然不是什麼重傷,但是卻很疼。雖說他有著一層防彈衣,但是畢竟刀劍無眼。有時候,故意砍不到人比砍人可能更加困難。
他現在可謂是傷痛交加,而且身邊也隻剩下了幾百名親兵。其他的大軍已經不知道被盛庸分割到什麼地方去了。朱棣抬起頭望向了灰蒙蒙的天空,他的心中一片苦澀,難道,就要這樣結束了嗎?
南軍本陣中,盛庸看著那仿佛麵露絕望的朱棣。不禁鬆了一口氣,開戰以來,雖然自己成功的達到了引誘朱棣的目的。但是,究竟付出了多少代價有目共睹。此時終於將朱棣重重圍困,就算你朱棣單兵破圍無人能敵,但是我萬軍合圍,難道還困不死你一個朱棣?縱然你朱棣真的是條狂龍,千軍萬馬之中,看你還如何翻江倒海!
盛庸知道,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朱棣的所謂“靖難生涯”,就到此為止了!
但是,盛庸卻是忽略了一點,要想擊敗朱棣,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那就是“沒有意外的話”。
但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戰場之上,一切都是瞬息萬變。什麼意外,都是有可能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