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戰略性撤退(1 / 2)

盛庸的大吼聲起了作用,南軍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完美的執行了盛庸的命令。這個時候,天色已經漸漸地暗了下來,北軍趁著夜色向南軍防線發動了衝鋒。

而就在這個時候,衝鋒在最前麵的北軍騎兵卻忽然發現這些南軍步兵似乎突然之間長高了!但是,這種事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他們絕不可能違背人的生理定律。但是,那發生的一切卻是無不令人驚奇。

其實,那根本就不是什麼靈異事件,而是是南軍的盾牌手和重甲槍士們終於站了起來。

起初這些士兵們都是半跪在地下的,以厚度超過五厘米的生鐵巨盾和槍柄長達一丈以上的長槍結成密密麻麻的方陣。此時他們兩人一組,將重達數十斤的盾牌提了起來,而身後的槍士則是將沉重的的長槍努力舉起,長槍沉沉的落下,每一枝都壓在前麵槍士的肩膀上,最靠前的一排則是搭在盾牌手的重盾之上。密集的盾牌槍陣就這樣形成。層層迭迭的槍鋒加之厚重的盾牌構造了一片鋼鐵荊棘。

在盛庸的命令下,這些身著重甲的士兵們行動起來,緩緩地推進起來。

其實,今天盛庸所布下的陣型可以說比東昌戰場上的陣勢還要強!盛庸就是吸取了東昌的教訓,才對於防禦花上如此大的精力。

當初在東昌戰場的時候,盛庸那看似牢不可破的包圍居然還是讓朱棣跳了出去。除了當時張玉拚死斷後之外,自己軍隊的防守能力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東昌大戰的時候,自己雖然也是下了功夫來整頓南軍士兵的禦守能力,但是當時大軍中還是弓弩手,火銃手占大多數的。殺敵倒是一把好手,但是防禦力就是一塌糊塗。

況且,北軍以騎兵攻擊見長,南軍的弓弩火銃雖然厲害,但是卻跟不上北軍衝鋒的速度。往往隻能夠發威兩三次,就被北軍衝到近前,宛如虎入羊群。

而這一次,盛庸為了抵擋朵顏三衛騎兵的全力衝鋒,可以說是下了血本,這樣簡直可以說是沒有破綻的盾牌長槍組成的方陣,短時間內想要突破,恐怕北軍騎兵人人都得扛著單兵導彈才行。

而隻要北軍騎兵無法衝破南軍的第一層防線,那麼他們就要麵對南軍的長槍弓弩,以及一支支黑洞洞的槍口。

朵顏三衛的戰法是非常詭異的。按照常理來說,騎兵對衝的時候,往往是中央的重騎兵率先發動,然後才是後方和兩翼的輕騎兵跟進。

但是,這些蒙古騎兵卻不是這樣,他們率先發動攻擊的,是兩翼衝鋒的騎射手,以往的戰鬥中,他們經常是以箭雨壓製對方的行動,然後幾輪齊射結束後,中央的重甲騎兵則是借助箭雨的掩護直接衝破對手的防線。接著,後方的輕騎兵便是揮舞狹長的彎刀迅速斬殺混亂的敵軍。

這一套戰法以往可以說是無往而不利,畢竟,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軍隊能夠抵抗蒙古騎兵的進攻。

但是,那是百年前的事情,如今已經是明代的天下。當初朱元璋就曾經擊敗過不可一世的蒙元鐵騎,如今這些後輩們,自然也是有著應對的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