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
大明洪武三十四年。王戰盛庸於夾河,會東北風起,乘風縱擊,盛庸大敗而走。
是時,陳國公年方十六,親自率領騎兵數千人抵真定城下。安陸侯吳傑引兵出戰,追至滹沱河畔,中伏。力戰良久,是時大風又起,風力可拔木,吳傑軍不敵,敗走。王引兵追擊至真定城下,無果,收兵而去。
後世的說書先生們總是喜歡說這一段震驚天下的決戰。內容無非是皇帝陛下天命加身,引來上天相助,最終戰勝強敵。
明代宣德年前後,民間的說書先聲們也是大膽起來,他們最喜歡說的,便是當年永樂大帝爭奪天下的那場大戰。每當說到那個時候,先生們總是眉飛色舞口水飛濺,揮袖間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仿佛笑談之間便是萬千鐵騎衝鋒陷陣,帝王名將之間刀劍縱橫。
而人們也喜歡聽,喜歡聽當初的皇帝臥薪嚐膽,絕境中奮起擊敗強大的對手取得天下。
然而很多年以前,那個時候,皇帝望著滹沱河奔流的河水,久久無言。未來的帝國重臣,權傾朝野的陳國公此時也隻是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孩子。
……
南京,朝堂。
朱允炆有些迷茫,因為他已經得到了消息,北伐的盛庸輸給了朱棣。就連接應盛庸大軍的吳傑也是敗給了朱棣。那滹沱河的流水中,又不知道埋葬了多少的士兵。
盛庸敗了。朱允炆心中就隻剩下了這一句話。他不是沒有想到過這種可能,畢竟朱棣的能力天下人都是有目共睹。但是,當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朱允炆的心中就隻剩下了濃濃的悲哀。
難道,朱棣真的就如此強大嗎?就連自己報以很大希望的盛庸都不是朱棣的對手。而且,這一次的大戰,朱棣居然又一次得到了大風的幫助,難道,他真的是天命加身的人麼?難道,朱棣就注定要取得天下麼?
朝堂之上的眾位大臣們也是驚慌不堪,朱棣戰勝了盛庸的消息朱允炆都已經知道了,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但是,知道了又能夠如何,對於朱棣日益囂張的氣焰,他們也隻能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就在這個時候,方孝孺忽然站了出來。
說起來,方孝孺雖然是朱允炆手下的重臣,但是平日裏此人卻是深居簡出,不問世事。每每參與朝政,也離不了朱棣造反這件事。而此時眼看著朝中的大臣們因為朱棣的戰勝而驚恐不堪,甚至連皇帝陛下都是麵露絕望,他再也忍不住了。在他看來,即使是戰場上被朱棣殺死,也好過這些人在這裏如此碌碌無為。若不是他一介書生,又是年事已高,他必然會投筆從戎,應戰朱棣!
“陛下不必擔心,臣自有退敵良策!”方孝孺快步走到前麵,對著朱允炆拱手道。
朱允炆雙眼頓時亮了起來“愛卿有何良策,快說來聽聽!”朱允炆現在可以說是將方孝孺當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陛下明鑒,燕王曾經兩次上書,目的均是為了要求陛下罷黜齊泰與黃子澄二人的職位。”方孝孺得到了朱允炆的肯定,立刻便是侃侃而談起來。
朱允炆點了點頭,的確,朱棣在這幾年裏連續上書兩次,都是為了黃子澄與齊泰。不過當時自己根本就沒有在意他的要求,所以朱棣也就不再無理取鬧了。而方孝孺這個時候提出這句話,就有點讓他想不通了。
方孝孺繼續說道:“現在局勢已經非常危急,放眼朝野,已經無人能擋。而且朱棣兵鋒正盛,短時間內朝廷也無法集結大軍抵擋。既然如此,不如您假意答應他的請求。撤掉黃,齊二人的官職以麻痹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