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從字麵上去理解可能會將它認為是一座山。
其實,秋山不是山,它是楚國境內一處絕密之地。
關於秋山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秋山境內有十景乃是天下一絕,其中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可稱其為世外桃源;也有人說秋山是一處險地,那裏妖獸橫行,屍氣滔天。
總之,眾說紛紜,究竟又有幾個人真正去過秋山呢?
秋山問道是由多年前一位遊學方士所畫,那位方士周遊楚國各地,從青年走到暮年,整整走了四十八年的時間,然後又花了七年的時間畫了一卷畫,其中一共七張畫紙,被世人稱作楚國七卷,亦可稱為秋山問道圖。
而如今,這七卷詳細記錄了整個楚國的著名圖畫就被珍藏在萬象書院,萬象書院入門考核的第四科畫科就是以秋山問道七幅圖裏的其中一幅畫來展開的。
僅僅是一幅畫,就有三丈長一丈寬。萬象書院特意抽選了其中的一幅來出了一道考題。
這道題,很難。
這一科在一個明亮的房間內進行,畫裏提前被標注處二十個點,書院每次安排二十人進入房間,進入房間之後的每一位考生需要按照自己進入房間的順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點,然後說出那是什麼地方。
房間內外都被書院老師施展了隔音的陣法,無論是在外麵還是房間內都聽不到任何的聲音,而且在外排隊等候的考生也看不到房間內的任何東西。
畫中的二十個點每當有新的一批考生進入就會更換,從不重複。
房間的門被再次打開,神情各異的考生陸續走出房間,袁小春和丁子佩將要馬上進入房間。
每一個進入房間的考生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震撼。
當他們走進房間的時候會被眼前這一幅曠古爍今的恢弘巨畫所震撼,心中感慨萬千。
袁小春看著圖上屬於自己的那一個點怔怔發愣,而丁子佩的神情卻是很專注,她的目光在圖上來回掃蕩,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西陵梅花澗。”
一道平靜而沉穩的聲音從人群之中傳出來,就因為這聲音一些正在答題的考生的思緒被打亂。
究竟是誰?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輕鬆作答?
袁小春本來也毫無頭緒,他順著聲源處尋去,發現一個並不陌生的麵孔。
李擁藍!
不知是誰一語道破,說出了那少年的名字。
又是他!之前在琴科考核時技驚四座的那名少年。
袁小春自然不會忘記他,更何況這一次他已經知道了對方的名字。
坐在巨畫附近的兩名書院老師不約而同投來了欣賞的目光,隻見李擁藍麵無表情的佇立在原地。
隨後,負責考核的老師道:“回答正確,成績為甲等。”
待成績公布之後,李擁藍微微欠身施以一禮算是回應。
在他轉身時似乎注意到了袁小春的目光,微微停滯片刻,旋即離開了房間。
一陣風波過後,每位考生的內心漸漸平複,再次開始潛心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