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在床上,死人在路上。
病人不怕治療,瘋人不怕狗咬。
病從心上起。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病從虛處發。
病往虛處走。
病走熟路。
病要張,富要藏。
病入膏肓,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意思是病重到沒有藥可以治療,後來多用它比喻人或事情已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出自《詩經·大雅》:“天之方虐,無言謔謔,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愧不可救藥。”
周武王滅掉商朝以後,建立了西周。西周初期,奴隸製的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業和手工業都比以前有非常大的進步。但是到了後期,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他們長期發動戰爭,給百姓加重了負擔。周厲王即位後,政局更加混亂,他貪財好利,獨自霸占山林川澤,不許百姓打獵、砍柴、捕魚,還派人監視人們的言行,誰若是不聽從他,他就把誰殺死,人民忍無可忍,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周厲王。
就這樣,西周的政權慢慢地搖搖欲墜,關心國家的大臣都很痛心。那時朝廷上有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名叫凡伯。他極力勸諫周厲王去除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國家。可是周厲王哪裏肯聽,朝廷上的一些權臣都嘲笑凡伯,還說他昏庸無能、不識時務。
這之後凡伯感到非常氣憤,他揮筆寫成一首長詩,用以表達自己的心情。凡伯寫的這首詩,題目稱作《板》,詩中有一節寫道:
老天正地行暴謔,
不要這樣來喜樂。
老夫諄諄將你勸,
小子驕傲意輕薄。
說話非我老昏了,
是你有意來戲謔。
你的氣焰如此盛,
真是不可再救藥。
凡伯的意思是勸說周厲王和那些權臣,千萬不能把憂患當兒戲,要趁它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全力阻止,如果憂患越積越多,到後來就沒有辦法救治了。果然不出凡伯的預料,西周在公元前841年爆發了“國人暴動”,平民和奴隸手拿武器,衝入了王宮,周厲王倉皇而逃。西周從那以後就衰落下去了,於是便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麵,後來周平王被迫遷都洛邑,也就是曆史上的“東周”。
病中想親人。
病好遇良醫。
病好不謝醫,下次無人醫。
病怕立春,花怕雞進。
病怕沒名,瘡怕有名。
病有工夫急有錢。
病不敢人肚,債不敢人室。
病不瞞醫。
病奄奄,熬不過矯健健。
病急亂投醫。
病來如箭,病去如線。
病來如牆倒,病去如抽絲。
病來時猛如泰山,病去時慢如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