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在荊州那邊傳來關羽被東吳殺害的消息。原來關羽在荊州與曹操作戰,從荊州出兵,進攻襄陽和樊城,並利用水勢,水淹七軍,逮捕了於禁,斬殺了龐德,打敗曹仁,勢不可擋。一時間,關羽威振華夏。但隨後,曹操便與孫權結盟,共同襲殺了關羽。這一來,荊州就全部落入孫權手中,孫劉聯盟徹底破裂。
荊州對於劉備來說,至關重要。按照既定的戰略方針,劉備以討伐曹魏、扶興漢室的名義,兩路進攻中原。一路出漢中,一路出荊州,互相呼應配合。失去荊州之後,北伐曹魏隻剩漢中一路,況且山路多險,糧草難繼,取勝希望不大。如不奪回荊州,劉備便被封閉在三峽之內,極難發展。因此,劉備決計進攻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
劉備對東吳占領荊州,關羽被殺這件事,一直是十分痛心的。他即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進攻東吳,報仇雪恥。
大將趙雲說,篡(cuàn)奪皇位的是曹丕,不是孫權。如果能滅掉曹魏,東吳自然就會屈服,不該放了曹魏去打東吳。
別的大臣勸諫的也不少,但是劉備說什麼也聽不進去。他把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太子劉禪,親自率領大軍去征伐東吳。劉備一麵準備出兵,一麵通知張飛到江州(今四川重慶)會師。還沒有等劉備出兵,張飛的部將叛變,殺了張飛投奔東吳。劉備一連喪失兩員猛將,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於報仇,已經沒有冷靜考慮的餘地了。
警報到了東吳,孫權聽說劉備這次出兵聲勢很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劉備求和,但是遭到劉備的拒絕。
沒過幾天,蜀漢人馬已經攻下巫縣,一直打到秭歸。孫權知道講和已經沒有希望,就派陸遜(xùn)為大都督,帶領五萬人馬前去抵抗。
劉備出兵沒幾個月,就攻占了東吳的土地五六百裏地。他從秭歸出發,急於向東繼續進軍。隨軍官員黃權攔住他說:“東吳人打仗向來很勇猛,千萬別小看他們。我們水軍順流而下,前進容易,要退兵可就難了。還是讓我當先鋒,在前麵開路,陛下在後麵接應。這樣比較穩妥。”
劉備心急火燎,哪兒肯聽黃權的話。他要黃權守住江北,防備魏兵,自己率主力沿著長江南岸一直進軍到了猇(xiāo)亭。
東吳將士看到蜀軍得寸進尺,步步緊逼,都摩拳擦掌,想和蜀軍大戰一場。可是大都督陸遜卻不同意。
陸遜說:“這次劉備帶領大軍東征,士氣旺盛,戰鬥力強。再說他們在上遊,占領險要地方,我們不容易攻破他。要是跟他們硬拚,萬一失利,丟了人馬,這是非同小可的事。我們還是積蓄力量,考慮戰略。等日子一久,他們疲勞了,我們再找機會出擊。”
陸遜部下的將軍,有的還是孫策手下的老將,有的是孫氏的貴族,對孫權派年青的書生陸遜當都督,本來已經不大服氣。現在聽到陸遜不同意他們出戰,認為陸遜膽小怕打仗,更不滿意,在背地裏憤憤不平。
蜀軍從巫縣到彝陵(今湖北宜昌東)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又用樹木編成柵欄,把大營連成一片,前前後後長達七百裏地。劉備以為這樣好比布下天羅地網,隻等東吳人來攻,就能把他們消滅。
但是陸遜一直按兵不動。從這年(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雙方相持了半年。劉備等得急了,派將軍吳班帶了幾千人從山上下來,在平地上紮營,向吳兵挑戰。東吳的將軍,耐不住性子,要求馬上出擊。
陸遜笑笑說:“我觀察過地形。蜀兵在平地裏紮營的兵士雖然少,可是周圍山穀一定有伏兵。他們大聲嚷嚷引誘我們打,我們可不能上他們的當。”將士們還是不相信。過了幾天,劉備看見東吳兵不肯交戰,知道陸遜識破他的計策,就把原來埋伏的八千蜀軍陸續從山穀中撤出來。
一天,陸遜突然召集將士們,宣布要向蜀軍進攻。將士們說:“要打劉備,早該動手了。現在讓他進來了五六百裏地,還占領了主要的關口要道,我們要是現在打過去,不會有好處。”
陸遜向他們解釋說:“劉備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我們是不能輕易取勝的。現在,他們在這兒呆了這多日子,一直占不到便宜,士兵們已經很疲勞了。我們要打勝仗,是時候了。”
他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先去攻擊蜀軍的一個營,剛剛靠近蜀營的木柵欄,蜀兵從左右兩旁衝出來廝(sī)殺;接著,附近的幾個連營裏的兵士也出來增援。東吳兵抵擋不住,趕快後退,已經損失不少人馬。
將軍們抱怨陸遜,陸遜說:“這是我試探一下他們的虛實。現在我已經有了破蜀營的辦法了。”當天晚上,陸遜命令將士每人各帶一束茅草和火種,預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裏,隻等三更時候,就直奔江邊,火燒連營。
到了三更,東吳四員大將率領幾萬士兵,衝近蜀營,用茅草點起火把,在蜀營的木柵欄放起火來。那天晚上,風刮得很大,蜀軍的營寨都是連在一起的,點著了一個營,附近的營也就一起延燒起來。一下子就攻破了劉備的四十多個大營。等到劉備發現火起,已經無法抵抗。在蜀兵將士的保護下,劉備總算逃上了馬鞍山。陸遜命令各路吳軍,圍住馬鞍山發起猛攻,一直戰鬥到夜裏,劉備才帶著殘兵敗將,突圍逃走。吳軍發現了,緊緊在後麵追趕。還虧得沿途的驛站,把丟下的輜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阻擋住了東吳的追兵,劉備才逃到了白帝城。
這一場大戰,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船隻、器械和軍用物資,全部被吳軍繳獲。曆史上把這場戰爭稱作“猇亭之戰”,也叫“彝陵之戰”。
火燒連營之後,對於已進入暮年的劉備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這次失敗使他心情鬱悶終致一病不起,後來病勢加重,他急召諸葛亮到白帝城以托付後事。
在這場白帝托孤的戲裏,劉備上演了他最後一場哭戲,並以弱示強,逼得諸葛亮不敢在劉備死後篡位自立,這也算是劉備臨死前為蜀漢盡的最後一點功勞吧。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死,享年63歲。
劉備巧借雷聲掩真情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相爭。與漢朝皇族沾著點親的劉備,也召集了一些兵馬,想乘機建功立業。但在軍閥混戰中,他連吃了幾次敗仗。
一次,袁紹挑動呂布,功破了劉備占據的小沛城,使他失去了棲身之地,劉備隻好歸附曹操。後來,他跟隨曹操到了曹操的大本營許昌。
曹操表麵上對劉備以禮相待,很尊重他,還奏請漢獻帝封他為左將軍,外出同車,吃飯同席,而實際上是想控製劉備。因為劉備是漢朝皇族的親戚,有相當的號召力,又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輔佐,而且在徐州一帶還很得民心。如果把他放走了,將來肯定會給曹操帶來無窮的威脅。
可是曹操又不能輕易地殺掉劉備,因為他不想給自己留下一個妄殺名士的壞名聲,所以隻好用表麵上的優惠待遇把劉備軟禁起來。
劉備也深知曹操的居心,特別是他也不甘心一輩子寄人籬下,但他又必須把勃勃雄心掩飾起來,生怕被曹操看破。為此,他在自己寓所後麵,開了一塊菜地,每天就在這裏平地、挑水、撒種、鋤草,對天下大事不聞不問。連關羽、張飛都看不透他的心思,勸他說:“天下還沒平定,您可不能在種菜中消磨時光,耽誤了宏圖大業。”劉備聽了他們的呼叨,隻是笑笑,什麼也不說。
有一天,漢獻帝的丈人董承忽然派人來請劉備,兩人見麵後,董承拿出一封漢獻帝親筆寫的手令,給劉備看。原來,漢獻帝嫌曹操太專權,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所以讓董承悄悄聯絡一些人,設法除掉曹操。劉備看了手今,聽了董承的話,同意參與他們的密謀。可是因為曹操防範很嚴,董承他們總找不到下手的機會。
這一天,劉備仍在菜地忙活。曹操的大將許給和張遼闖進來,說曹操請他快去。劉備吃了一驚,忙問有什麼事,可許諸、張遼說不知道,劉備隻好硬著頭皮跟他們去見曹操。
曹操一見劉備,就大聲說:“你在家裏幹的好事!”劉備心懷鬼胎,以為與董承密商的事泄漏了,臉都嚇白了。可曹操沒注意,接著說:“挑水種菜,也不是容易的事啊。”劉備這才鬆了一口氣。
這時,天上烏雲越來越濃,仿佛要下雨。曹操請劉備一起喝酒。席間,曹操與劉備談論起當代的英雄,要劉備說說自己的見解。劉備就把袁術、袁紹、劉表、孫堅、劉漳、張魯、張繡通通數了一遍。
不料曹操聽罷,拍掌大笑,說:“袁紹那些人都是碌碌無為之輩,不久就會成為階下囚。所謂英雄,一是胸懷大誌,腹有良謀,肚量可以包得下宇宙,氣勢可以推倒大山的人。”劉備忙問誰是這樣的英雄呢?曹操用手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天下英雄隻有你和我。”
劉備一聽這話,不由自主打了個寒戰,手一哆嗑,把筷子都掉在了地上。他心想:俗話說兩雄不能並立,難道曹操已經明確地把我視為對手了嗎,這不是太危險了嗎?正在這時,外麵雷聲大作,劉備乘機彎腰撿起筷子,嘴上自言自語:“這雷聲一震三威,太可怕了。”曹操笑著說:“大丈夫還怕雷嗎?”劉備回答道:“聖人聽見驚雷都會改變顏色,何況我呢?”輕輕地把自己的失態給掩飾過去了。
曹操本來認為劉備有稱霸天下的雄心,一直對他懷著深深的戒備。可現在見他天天種菜,談論英雄時毫無眼光,又被一個雷聲嚇成那副樣子、便逐漸放鬆了警惕。
後來,劉備終於趁曹操一時麻痹,找了個借口,討到了一隊人馬,離曹操而去。
不怕人多心不齊,隻要有人打大旗。
不怕十人勸,就怕一人賤。
不怕野種,就怕絕種。
不怕文人俗,單怕俗人文。
不怕狠衝天,就怕人不粘。
不怕沒有理,隻怕問官偏。
不怕紅臉關公,就怕抿嘴菩薩。
不怕要賬的橫,就怕欠債的窮。
不怕正說,隻怕倒問。
不怕三打罵,隻怕一不理。
不怕力少怕孤單,眾人合夥金不換。
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不怕不知,就怕不學。
不怕荒年,就怕靠天,細水長流,精打細算。
不怕不說理,光怕反過來比。
不怕千次用,單怕一次累。
不怕你裏出外拐,就怕你一溜斜歪歪。
不怕沒道理,隻怕官愛錢。
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不怕先告狀,就怕後無理。布袋盛米,放側即寢。
布田好秧禾,討妻好娘家。
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步生不如步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