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爭時,樹爭春。
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人合脾氣馬合套。
人勤地不懶。
人經不住千言,樹經不住千斧。
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
言:指流言蜚語。畏:怕。流言蜚語是很可怕的。出自春秋·佚名《詩·鄭風·將仲子》。
古時候,有個名叫仲子的年輕人,愛上了一個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會。姑娘因他們的愛情還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怕父母知道後會責罵她,所以要求戀人別這樣做。於是唱道:
請求你仲子呀,(將仲子兮,)
別爬我家的門樓,(無逾我園,)
不要把我種的花樹給弄折了。(無折我樹檀。)
並非我舍不得樹,(豈敢愛之?)
而是害怕父母說話。(畏人之多言。)
仲子,我也在思念你,(仲可懷也,)
隻是怕父母要罵我呀。(父母多言亦可畏也!)
姑娘想起哥哥們知道了這件事也會責罵她,便接著唱道:
請求你仲子呀,
別爬我家的牆,
不要把我種的桑樹給弄折了。
並非我舍不得樹,
而是害怕哥哥們說話。
仲子,我也在思念你,
隻是怕哥哥要罵我呀。
姑娘還害怕別人知道這件事要風言風語地議論她,於是再唱道:
請求你仲子呀,
別爬我家的後園,
不要把我種的檀樹給弄折了。
並非我舍不得樹,
而是害怕人家說話。
仲子,我也在思念你,
隻是怕人家風言風語地議論我呀!(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人憑誌氣虎憑威。
人各有誌,不能強求。
人向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望幸福樹望春。
人才出在貧寒家,蓮花開在汙泥上。
人生兩件寶:雙手和大腦。
人老腰曲頭低,樹老梢焦葉枯。
人奔家鄉馬奔草,喜鵲隻愛自己巢。
人慌無智,忙中有錯。
人前莫說人長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人正不怕影子歪。
人倒黴,搬倒蜜罐也苦的。
人傑地靈。
人傑地靈
傑:指有傑出才能的人;靈:特別美好的意思。傑出人物在哪裏出生或曾到過哪裏,哪裏就成了名勝之地。出自唐·王勃《滕王閣序》。
聞名中外的滕王閣於公元663年重陽節落成。當時的洪州閻都督遍邀當地名士共赴慶賀大宴。當時隻有十四歲的王勃也應邀入席。侍從見他還是個小孩,就把他安置在一個很不顯眼的角落。
閻都督的女婿很會寫文章。閻都督叫他預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時候當眾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際,閻都督站起來說:“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歡聚一堂,不可無文章記下這次盛會。各位都是當今名流,請寫賦為序,使膝王閣與妙文同垂千古!”話畢,侍候的人將紙筆放在眾人麵前。但是大家推來推去,沒有一個人動筆。後來推到王勃麵前,王勃竟將紙筆收下,低頭沉思。
過了一會兒,王勃卷起袖口,揮毫疾書。閻都督見是一個少年動筆,不大高興,走出大廳,憑欄眺望江景,並囑咐侍從將王勃寫的句子隨時抄給他看。才過一會兒,侍從抄來《膝王閣序》的開頭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四句的意思是:膝王閣所在之處過去屬南昌郡治,現在歸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翼、軫兩星,地麵連接衡山、廬山兩山。
閻都督看了,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誰都會寫,一笑置之。其實,這十六個字把南昌的曆史和地理的概況都交代清楚了,縱橫交錯,起筆不凡。
接著,侍從又抄來了兩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閻都督看了有些吃驚。他想,這少年以三江(指荊江、湘江和浙江)為衣襟,又將五湖(指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為飄帶,既控製著南方遼闊的楚地,又接引著東方肥美的越地,大有舉足輕重、扭動乾坤之氣。寫出這樣有氣魄的句子,非大胸襟、大手筆不能使然。
侍從接著又抄上來幾句,更使閻都督吃驚:“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原來,王勃在這裏用了兩個典故。前一個典故是說,物有精華,天有珍寶,龍泉劍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鬥宿和牛宿之間。意思是說洪州有奇寶。後一個典故是說,東漢時南昌人徐孺家貧而不願當官,但與太守陳蕃是好朋友。陳蕃特地設一隻榻,專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傑出的人才。
閻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欽佩,連聲稱讚“妙!妙!妙文難得!”再也不敢讓女婿把預先寫好的序文拿出來了。
王勃寫完後,走到閻都督麵前,謙遜地說:“出醜之作,望都督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