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
隋朝(581~618)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短暫的統一王朝。公元581年由楊堅(隋文帝)建立。隋的統一,結束了自西晉滅亡以來,南北270餘年的分裂局麵。
隋朝曆史雖然僅有38年,但在中國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隋文帝統治時期以及隋煬帝楊廣統治前期,隋朝進行了一係列有利於統一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建立三省六部製、科舉製、中央任命地方官製度,改革府兵製、賦役製和戶籍管理法,並製定《開皇律》和鑄造新五銖錢,對後世王朝產生了巨大影響。
隋朝初年疆域遼闊,經濟繁榮,全國人口增加到4600萬,倉庫充實,手工業、商業發達。隋煬帝即位後,開鑿溝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興建舉世聞名的首都大興城(後為唐代都城長安)。
隋代的對外貿易分海陸兩路,西北陸上貿易尤為發達,遠及歐洲東部。海路可通南洋、日本等國,與日本的貿易和友好關係尤為密切。
隋煬帝統治中後期荒淫無度,政治腐敗,對外連年征戰,賦稅繁重,刑罰嚴酷,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下滅亡。
隋朝的統一推動了文化科學的發展,哲學、文學、音樂、美術等出現南北交流,共同發展的局麵。隋朝工匠李春在趙州洨河上修建趙州橋,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單孔弧券大石橋,並采用空腔式拱式結構,比歐洲同類橋梁的出現要早700多年,顯示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隋朝是我國曆史上短命但又影響深遠的朝代,隋朝的建立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它是繼承北周而建立的。北周武帝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在曆史上以滅佛而聞名,然而繼他之後的宣帝、靜帝沒什麼本事,軍政大權掌握在左大丞相楊堅手中。
楊堅是北周的皇親國戚。他的妻子是鮮卑大家族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楊堅祖父為漢族人楊元壽,是北魏武川鎮的司馬,楊堅的父親楊忠是鮮卑大貴族獨孤信的得力部下,後從宇文泰起兵,以戰功封隋國公,任宰相,掌握軍政大權,聲名顯赫。楊堅的女兒嫁給周宣帝為妻,成了皇後,所生之子成為後來的周靜帝,所以,楊堅既是周宣帝的嶽父,又是周靜帝的外公,在北周的身份很不一般,身為宰相,權傾北周朝野。
楊堅總攬國家大權後,在漢族官僚們的支持下,積極布置奪取帝位,周靜帝形同傀儡。
楊堅篡位之心漸漸被人識破,親近北周皇族的勢力紛紛起兵反對楊堅。首先發難的是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尉遲迥,同時,鄖州(今湖北安樂)總管司馬消難,益州(今四川成都)總管王廉也相應起兵,楊堅針鋒相對,毫不示弱。部將高穎挺身而出,主動要求率兵前去鎮壓,他與眾軍團結一致,浴血奮戰,很快就把尉遲迥的部隊鎮壓下去了。
尉遲迥是北周舊勢力最有力的代表,他一垮,其它幾股反楊勢力也就相繼衰敗。接著,羽翼已豐的楊堅開始大殺北周的皇族,北周宗室子孫死亡殆盡,周靜帝成了孤家寡人,徹底無助。公元580年,楊堅自稱隋王。次年2月,周靜帝被迫讓位,楊堅稱帝,即隋文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公元589年,隋軍平定南陳,結束了中國曆史上400多年的長期分裂局麵,隋文帝統一了全國。
作為開國之君,隋文帝吸取了曆代因奢侈而亡國之帝王們的教訓,他以節儉著稱於世,與民同甘共苦。有一年,關中鬧饑荒,他得知百姓吃糠拌豆粉,就命人拿給大臣們看,責備自己沒有治理好國家,下令饑荒期間,百官一律禁吃酒肉,包括他自己。他平時的生活也很儉樸,他的車馬用具壞了,從不讓換新的,派人修補之後接著再用。有一次,他配止瀉藥,要用一兩胡粉,找遍宮中也沒有;還有一次,他的衣領實在是破舊得無法再穿,他想找一條織成的衣領,宮中也沒有。可見,他平素是不允許宮中為他儲備許多日常用品的。
嚴於律己的隋文帝同樣也不允許皇後與皇子們有任何奢侈的舉動。皇後有一次去庫中領一條繡帶被他發現,毫不留情地訓斥了皇後一通,皇後愧然地將繡帶又交還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