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運世界,修煉境界一共分為八重,分別是小運、中運、大運、人運、地運、天運、洪運、混運,每一重又分為星月日三階。
小運,模糊的感知自身的氣運。
中運,半數感知自身氣運,並略微能夠加以幹涉。
大運,完全感知自身氣運,有條件限製的幹涉和改變。
人運,吸收來自於信仰的氣運,譬如有人為你建立神像,並且祭拜你,你就可以吸收來自於神像之內的氣運。
地運,吸收大地的氣運,這裏的大地既不是指整個大地,也不是先前所說的萬物的氣運,而是一個具體的對象,例如一座高山,一條長河。
天運,吸收蒼天氣運,這裏所說的也不是修煉之人都能夠吸收的天地萬物的氣運,而是比較神秘的存在,隻有達到具體的境界才能夠知道,屬於可以意會而不能言傳的東西。
洪運,自身氣運強大無比,堪比洪荒。
混運,自身氣運更加超越,直逼混沌。
至於混運之後是否還有更加高深的境界,易雲不得而知,畢竟這些東西都是書籍之中所記載的,那些沒有記載的,必須要自己達到那種高度,才有機會窺視。
現在的易雲,僅僅才是小運月階,距離混運,不知道差了多少,根本是望都望不見,更別說可及。
不過這都不重要,易雲相信,得到《竊運天書》的自己,總會有達到混運的時候,而這段時間,絕對不是無止盡。
愚者不努力,懶人盼巔峰。明悟己身前路的易雲,立即開始修煉起來。
在看完《竊運天書》整個小運篇之後,易雲並沒有第一時間,修煉上麵的功法以及用於戰鬥的術法,而是先修煉起窺鏡術,因為他要知道,這次的黴運纏身,究竟是誰在背後搞鬼。
威脅不除,猶如芒刺在背。
即使一時之間除不掉,那也要知道威脅是什麼,從而做下防備,要不然入黃泉都不知道是誰下的手,那可就淒慘無比。
入定之後的易雲,心神迅速沉入識海之中。
就見到,宛如一片混沌的識海之中,兩顆外表晶瑩剔透,約莫拳頭大小的珠子,十分的醒目,光彩耀人,宛如碎石之中的黃金,黑夜之中的夜明珠。
這兩顆珠子,名叫氣運元珠,乃是修煉的根本。
氣運元珠,乃是修煉者在踏入修煉之路的時候,在識海裏凝練出來的,它的作用首先就是一個容器,儲存吸收氣運之後將其化為自身力量的存在—元力。
每一枚氣運元珠儲存元力的量都是有一個限度的,根據人的不同而有多少的差別,多的人便是天才,少的人則是低下,譬如大海和小溪。
當一枚氣運元珠裏麵的元力蓄滿之後,便可以衝擊下一個境界,然後再度凝練一枚,繼而再度蓄積元力,如此循環往複。
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氣運元珠最多隻有九枚,對應於小運、中運、大運三個大境界,九個等階,每個等階一枚。
之所以隻會有九枚氣運元珠,乃是因為天道之下,九為至極,如果想要再多,那就會超出天道的掌控範圍,這是天道所不允許的。
一旦超出天道的掌控,那天道就會降下懲罰,予以轟殺。
但其實在修士之中,一直都有一個傳言,就並非是至極完美,它仍有殘缺,隻有十才是完美無缺,不過這也僅僅是一個傳言罷了!畢竟從整個修煉的曆史上來看,根本沒有人能夠達成這一目標,在這條道路之上,不知道有多少天賦異稟年少輕狂的俊傑曾經信心滿滿的去嚐試,最終卻都是碰壁,被磨平棱角,繼續安分的修煉,循規蹈矩。
當九枚氣運元珠內中都蓄滿元力之後,在突破人運的時候,這九枚元珠便會發生變化,至於是什麼變化,也是因人而異,有人化出一尊自身的神像、有人化作兵器、也有人化作一座山、一片湖……總之是各式各樣、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至於再之後的變化,就更加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雖然有一個範圍,但在這個範圍之內,變化卻是無窮的,這就好像是給畫師一張白紙,但卻是不限製主題,自然畫師便可以隨意發揮。
換句話說,到了高深的境界之後,量並不是那麼重要,質才是核心,而所謂的質,就是領悟。
再說易雲,他的氣運元珠的容量便是一條小溪,所以他的資質低下,要不然也不會有七年之前的黃昏之痛,不過易雲偏偏不相信天資便代表一切,在這七年的時間裏,他努力修煉,竟然是達到了人運月階,並且到了中期,也就是他的第二枚氣運元珠的元力,已經蓄積一半,雖然這個成就,在很多天才眼裏,根本不值一哂。但要知道,小溪的容量,根本是廢材的代名詞,基本上是不能夠修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