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是西北五省綠化最好的城市,天藍,水清,地綠。這一切源自於銀川先輩們對綠化始終不渝的追求。
民國時期從門致中創建中山公園、提倡綠化山川開始,銀川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行動。馬鴻逵主政寧夏後,看到銀川城雖然地闊千裏,溝渠縱橫,但是由於百姓蓋房燒柴亂砍亂伐等因素,造成林木嚴重毀壞,土地沙化。他就下令把南門到永寧的這一路全部栽上了白楊樹和垂柳,效仿當年左宗棠在河西走廊栽左公柳一樣,在寧夏全境號召植樹。
左宗棠對毀壞樹木的人捉住就梟首示眾,馬鴻逵對這樣的人也是嚴懲不貸。保安團團長索永壽私自帶人在小口子砍了點鬆木椽子蓋房子,讓馬鴻逵知道後,當場槍斃,屍體掛在南門外示眾三天。馬鴻逵考核縣長的政績時,植樹造林是其中一項,為了修建東花園,馬鴻逵派了三個團的兵力,加上監獄裏的犯人,用背篼把這一帶的鹽堿土挖掉背走,從東門外拉來好黃土換上,引來紅花渠的水栽種柳樹、楊樹、槐樹、桃李杏、葡萄樹等。當然,馬鴻逵在植樹造林過程當中,也沒有少幹強取豪奪的事。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他砍驢頭的。馬鴻逵在王太堡有個養心園,也是一個園林式建築,是他父親馬福祥留下來的,一直由他老媽居住。1938年日本鬼子飛機轟炸銀川城以後,四姨太劉慕俠認為這個園子目標太大,不安全,就想換一個地方重修一座別墅。他看到大觀橋那裏草木蔥蘢,林蔭蔽日,風光好又隱蔽,就想選一塊地方蓋房。這個地方是大地主李丹桂的私產,馬鴻逵看中了李家的果園子又不想出錢買,強行索要,又顧慮李丹桂舍不得給。這天,恰好李家養的驢跑了出來,啃了109國道旁邊的樹。這一下讓馬鴻逵抓住了把柄,借口毀壞林木,要殺李丹桂以儆效尤。李丹桂也知道馬鴻逵的真實目的,隻好捐獻出自家的果園子,馬鴻逵下令把李家的毛驢砍頭示眾。這個事就成了當地百姓的一個笑料。
說到銀川綠化,不能不提一個人物,他是銀川城現代園林綠化的奠基人、民國寧夏農林局局長兼中山公園管委會主任羅時寧。1939年,民國中央大學農學院院長鄒樹文推薦學生羅時寧來寧夏工作。鄒樹文是馬鴻逵五姨太鄒德一的親戚,他知道馬鴻逵在寧夏非常重視綠化造林工作。覺得自己的學生學有所長,在這個地方才能得到重用,發揮自己的才幹。羅時寧來到銀川以後,馬鴻逵委任他做了農林試驗場場長兼中山公園管委會主任。羅時寧把中山公園規劃成綠化、苗圃、果木、花卉、動物、作物、蔬菜、遊樂等八個區,建溫棚、培育花草,在他擔任農林處副處長的幾年間(處長由馬鴻逵兼任),又建設了葉盛水稻繁殖場、中衛棉花推廣處、吳忠金積煙草試驗場、靈武園藝試驗場、賀蘭山人工風景管理處、八裏橋農林場、南門謝家寨的中正示範林場等,尤其是這個以蔣介石的字命名的林草試驗場,依托明清時期有名的老八景之一的南麓果園,規模宏大,品種齊全,在當時西北各省首屈一指。一直到現在,從南門外到永寧、黃河以西、賀蘭山以東還是果園連片,鬱鬱蔥蔥,不但果瓜飄香,而且還起著防風固沙的作用。
後來,民國中央大學農學院院長鄒樹文來銀川考察,他看到地處西北幹旱地帶、缺水少雨的銀川,竟然林蔭匝地、風景秀麗、鳥語花香,深感自己當年推薦羅時寧來銀川是明智之舉,於是還賦詩一首:“綠葉成蔭麗朔漠,雙飛應不感離群。詩心悟到空靈處,文采蔚為塞上雲。”
1948年,民國政府因羅時寧工作突出,要調他到蘭州當市長。羅時寧堅辭不去,一直在綠化工作的崗位上幹到了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