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心靜如水者的藝術追求(1 / 1)

——評閻耀明的小說創作

孫春平

我與耀明都是遼西人,神交卻遠在見麵之前。我先是經常在國內許多文學期刊上看到閻耀明的名字,也陸續讀過他的一些小說,感覺耀明是個搞小說的料,藝術感覺非常好,文字的把握也從容沉靜,於不動聲色的平實中透顯著功力。但坦率地講,看耀明的小說還是零零碎碎,不係統便難說深刻。當耀明把厚厚的一摞作品複印件送到我的手上時,才讓我較真切地看到了耀明多年來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穩健前行的足跡。

於是,在為這個小兄弟高興的同時,我有了兩點感歎。

感歎一:耀明用冷靜的思維,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具有他自己特色的文學空間。創作,最要緊的是特色,特色即生命。讀耀明的小說,你很難在其中找到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大喜大悲的篇什。他總是選取那些看似平淡,實則味道十足的人物和故事,為我們結構出一篇篇耐讀的作品。當我們掩卷之後,才發現自己早已沉浸在耀明為我們營造的藝術氛圍之中了。那種感染有時是不具體的,朦朧的,但我們可以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因為我們已為之心動。比如他寫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小說《紅月亮》、《古道》、《父老鄉親》、《立春》等。特別是《父老鄉親》,把原本很尖銳的矛盾衝突處理得平平淡淡波瀾不驚,卻將生活原生態的滋味濃縮其中,讓人讀起來難以釋卷,閱讀上的愉悅和美感撲麵而來。這好比高廚上湯,不見得非投入海參魚翅,越是尋常作料越能展示廚師的高超技藝。難怪這篇小說被挑剔的《小說月報》在如雪飄飛的眾多小說中選中轉載。還有寫於近幾年的《太陽花》、《欲望之旅》等。我尤其喜歡《太陽花》,在情節的一步步推進中,把小女孩等待高考分數的心態寫得極為傳神。當小說接近結尾時,我們和小女孩一起,都領悟到了一些對人生至關重要的東西。《太陽花》能獲得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應是當之無愧。《欲望之旅》是一篇稍顯特別的作品。所謂特別,是指它的結構與耀明的其他小說有所不同,而內涵與本質,仍是耀明所追求的那種一以貫之的意境。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耀明一旦選準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就甘於寂寞,頑強堅守,以自己的方式一路登攀。其實這樣做是很吃功夫的,在風雲變幻的文壇也很難討好討巧,但耀明堅忍不拔,不改初衷,這又恰恰從另一個方麵說明,耀明的創作是有自己的特點和追求的,是一種自覺的創作活動。不跟風,也不追潮,正是耀明有別於他人的地方。凡在藝術上成大器者,這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難得品格。

感歎二:耀明很好地把握了創作與做好本職工作的關係。多年來,耀明一直在市政協機關工作,而且工作做得很好,恰如他的創作,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熟,從科員到科長,再到主任,穩重踏實,深得領導與同事們的讚賞。在獲知耀明一次次升遷進步的喜訊時,我也曾一次次擔憂,隻怕文壇又要流失一位難得的年輕才俊。當然,是我多慮了。耀明可以做到創作、工作兩不誤,而且雙拳出擊,招招式式都見功見力,領導器重,新作不斷,鑿實讓人佩服。尤其近幾年,耀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兒童小說的創作上,同樣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連續兩年獲得冰心兒童文學獎,小說經常被權威的《中國兒童文學》轉載,有的被譯介到了日本,出版了四本書,可謂碩果累累,令人刮目。我有一些文學朋友,創作上一出了些成績,就跟來了在單位不好再呆的消息;也有的朋友一得重用,便將創作上的追求放到了告老還鄉之後。於革命生產兩不誤者,多乎哉?不多也。如何擺布好兩者的關係,耀明也給我們許多文學朋友提供了足可借鑒的經驗。

我沒有一點吹噓小兄弟的意思。我曾多次與耀明交談,感到他可以做到這一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心靜。真正做到心靜不是件容易的事,心止如水卻胸有波瀾,這似乎是前言不搭後語自相矛盾的事,但於一個成功的寫作者,卻一定要在如此的航流中把握住風帆。心不靜?何以著書立說?視野裏不能敏銳地捕捉到紛繁世界的風起雲湧,又下筆寫什麼?我在耀明的一篇隨筆中讀到,由於他家的居住條件所限,耀明的大部分小說是在廚房裏寫的,後來有了電腦情況才有所好轉。耀明深愛著文學,對自己要求得又幾近苛刻。他不玩文學,更不花工作,那麼他付出的,便隻能是超出常人雙倍的以至更多的努力,把別人喝茶看電視的時間都用在了文學的崎嶇山路上。有了這份熱愛與嚴格,耀明創作、工作兩不誤,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