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憶似畫流年1(1 / 3)

墨城是一個臨近海濱的小城,春天時節海風徐徐吹來,拂過江南的楊柳樹,枝葉搖曳起伏,柳絮隨風飄蕩,恍若美妙的白色毛毛雨。日落西山,白雲霧靄,山林疊翠,青柏勁鬆,落雁驚鴻,一幅中國古代經典的山水美圖。

墨城又是個古色古香、曆史悠久的古鎮,中華傳統文化在此紮根,連綿不絕,繼往開來。傍晚推開門扉,所見是唐宋朦朧的月夜;徘徊於書香文閣,所聞是文房四寶蒸騰的墨香。彈指揮墨間,一幅畫,凝聚一股柔情;輕描淡寫處,一幅畫,揮灑一段人生。

我們的故事,就從墨城的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炎炎夏日說起。

中考已經過去了兩個月,馬小良躺在潔白的床單上靜默發呆。陽光透過單薄的窗簾照在一張書桌上的錄取通知書,鮮紅的紙麵反襯日光,耀眼的紅光折射到床單上。

啟墨美術高中,且不說出過多少當代美術界的巨擘名人和中流砥柱,至少為央美(中央美術學院)與國美(中國美術學院)提供了大量優秀的生源。而這一切在馬小良的眼裏曾經隻是如浩淼星空般遙不可及……

倒敘回早一點的時光,07年的夏天無比燥熱,大街上的行人倍感烈日的熱度與烘烤的焦灼感。炙熱伴隨著燒焦的氣味磨練著路人的意誌。汽車疾駛在柏油路上,暈開了看似水汽的假象,同時駛向遠方的汽車也變形的厲害,輪胎如同顫悠悠的小醜以戲謔的手法演繹著騙人的伎倆。

就在之前中考剛結束的夏日夜晚,房間裏傳出父親的吵鬧聲。

“報什麼美術學校,你的成績明明可以上普高,別盡給我添麻煩。”

“普高的人也就混混三年過去了,能有什麼出息。美術才是我喜歡的,我就要上,就要上!”

“既然你這麼不懂事,那好,給我好好在家反省。”門被父親重重地摔上,高亢的轟鳴聲在房間裏回蕩。

父母的決定未必是錯的,可這次小良堅定的態度毫無動搖,和父親冷戰三天,呆在自己的房間裏不出來,成天在書桌前隨性繪畫,到了吃飯的時候悶悶不響地坐在餐桌前夾菜,一句話也不說。

溫和的母親也看不慣,無奈地走到小良旁邊,把他手上的紙筆扔到一邊,衝著他嗬斥:

“畫這些東西能有什麼出息?!”

母親的話戛然而止,心中五味雜陳。平時溺愛兒子的她不免擔憂,

“我們也是為你著想,你別怪你爸。”等到她離開房間,小良心中壓抑的愧疚終究爆發,莫名其妙的眼眶浸潤,躺在床上唏噓不止。

小時候的馬小良,是一個成績一般般,身體素質一般般,繪畫技術一般般的,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知道的小屁孩。

至於父母為什麼給他取這個名字,倒不是因為動畫片《神筆馬良》裏拿著神筆隨心所欲地畫耕牛和水車以及搖錢樹的馬良的緣故。父母也沒看過這部動畫片。隻是因為家族姓馬,小良兩個詞叫得口順,叫著叫著就叫上了。

這個名字對於他的影響卻不大,小良的繪畫天賦很是有限。

隻有小時候三年參加美術培訓班的學習基礎,技法上隻從最初用水彩在白紙上亂塗亂畫到最基礎的靜物素描,風景工筆而已。可他對於繪畫最內心的熱愛,就像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絢爛奪目的彩繪圖飾時的激動。

腦海中依稀回憶起最初見到素描作品的陶醉感,淡淡的筆觸,柔和的線條,畫筆與白紙摩擦出沙沙的靈動音樂。稀疏的黑白灰三色,將沉靜如冰的石膏像鮮活地展現,碳素鉛筆的磨砂質感演繹著古典濃重的風味。導演即是握筆的畫者。敏然的揮筆,重複的勾勒,確切的透視,到位的陰影,橡皮的稍稍輕觸獲得模糊又極富藝術之美的一團灰色。

一幅素描的成品需要幾個小時的靜靜端坐,年幼時的小良耐不住貪玩的天性與枯燥乏味的繪畫過程,在課堂中偷偷溜出教室,與因繪畫班相識不久的小夥伴在操場上踢球玩耍,衣服褲子染上泥濘的汙漬,嬉鬧正酣時被老師逮個正著。小良記得那天被媽媽嚴厲地嗬斥。被罵不懂事不成材的他,哭喪著臉,對著牆壁思過。所有希望自己子女成龍成鳳的父母都會在挖掘潛力與維護天性間徘徊,想給孩子美妙的童年時光又能擁有似錦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