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神聖的誓言(1 / 1)

周恩來頑強的學習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望,來源於他偉大的抱負。早在青少年求學時期,他就確立了為中華民族的富強而學習,為造福人民而學習的誌向。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周恩來閱讀了不少中外政治家的著作,幼小的心靈便燃起了改造中國富強、振興中華民族的願望。

有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誌。

身穿長袖的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請問你們為什麼讀書?”

教室裏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問第二個書香門第的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哄堂大笑。

其他一些家境貧窮的學生有的說:“為掙錢,為吃穿!”還有的說:“為不受欺負。”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麵前,問道:“周恩來,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從容不迫地站起身來,用南方口音,清晰有力地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這鏗鏘有力的聲音在教室裏久久回響,魏校長高興地說:“好哇!為中華之崛起,為中華之崛起!有誌者應當向周恩來學習。”

1912年10月,學校慶祝20周年建校,十四歲的周恩來揮筆在《感言》中寫道:學生讀書應擔當並完成國家將來之責任為目的;要擔當起曆史的使命,必須從小學就打好基礎。由於周恩來有著明確的學習目的和遠大的抱負。所以周恩來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學到了很多知識。他上課專心聽講,遵守紀律,課後認真按時完成作業,進步很快,各門功課成績都不錯,特別是作文、書法和英文,每學期他都名列第一。當時他自己還訂了一份當時沈陽出版的《盛京時報》,每天必讀,重要的地方還加上批注。

1913年秋,周恩來結束了小學生活。在他即將離開沈陽學校時,他給同學們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臨別贈言:“同心努力,萬裏前程報日登。”

這一年,周恩來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天津南開學校,有些人之所以考南開學校,是因為看重南開學校的名氣,為了出來有個好前途。而周恩來卻不為個人打算,他看到當時正是列強競爭的時代,中華民族麵臨著滅亡的危險。國家貧窮落後,隻有國家獨立、富強了,才會有個人美好的前途。他認為,中學階段是人生做好事業的起點,要在青年時期學好本領,長大了才能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做貢獻,拯救國家的危亡。在中學階段,他學習也很努力,十分珍惜時間,從不虛度光陰。四年時間裏學了十四門課程,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1917年,周恩來為了繼續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親友的資助下以第一名成績來到日本去求學。當他路經沈陽,去看望母校校友時,留下了“誌在四方,願相會於中華民族騰飛世界之時”的珍貴留言。從此開創了他的偉大事業。

他的愛國宣言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向周恩來同誌學習,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應真正把愛國之誌變成報國之行。銳意進取,自強不息,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看我們再創輝煌!朝著名人的目標,共同努力,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