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棄醫從文用筆救國(1 / 1)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魯迅在日本考進了仙台醫學專科學校,立誌學習現代醫學,他準備畢業後當一名醫生。

其實魯迅當時在國內洋務學堂學的是礦物鐵路,後來為什麼要學醫呢,在魯迅13歲時,家裏遭到一場很大的變故,魯迅的祖父因賄賂鄉試主考官,案發被捕入獄,魯迅家從此敗落下來。而且禍不單行,他父親又被庸醫誤診而死,當時他父親得了肺病,經常吐血。因為當時醫療水平比較低,始終也不能確診是什麼病,再加上家道敗落,不能拿出更多的錢來治病。於是就按照紹興民間的土辦法來止血,讓病人喝陳年磨研出來的墨水。又請當地的中醫來診治,吃了不少中藥,還用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藥引,最終也沒能挽回父親的生命。他看到當時中國醫學太落後了,國民體質太孱弱了,而當時中國正處於落後挨打的局麵,要使祖國強盛,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這樣才能抵抗外來侵略,所以他希望成為醫生之後,做一名軍醫,到打仗前線救死扶傷。

但是,一件突發的事件改變了魯迅的誌向。

魯迅在仙台學習的第二年碰到了一件事情,使他改變了學醫的誌向。一次上細菌學課,需要用“電影”(幻燈片,當時稱電影)來顯示細菌的形狀和活動情況。教師講完後,還沒到下課時間,便放了幾段時事幻燈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剛結束的日俄戰爭的故事:日軍抓了一個中國人要槍斃,說他做了俄國間諜,刑場四周圍了很多身強力壯的中國人在看熱鬧,無一不神情麻木,滿臉愚笨。這影片無非就是歌頌了日本軍國主義為了侵略和擴張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日俄戰爭的新聞短片。

“萬歲!萬歲!”影片剛剛放完,在場的學生發出了鼓掌聲和歡呼聲,有的斜著眼睛看著魯迅,議論說:“看看中國人這樣子,中國一定會滅亡。”這聲音像劍一樣刺傷魯迅的心,麵對此情此景,魯迅渾身像火燒一樣,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來,夾起書本憤然走出教室。

有好長時間,魯迅的心總是平靜不下來。他心情沉重,思緒翻騰。他想:自己遠涉重洋,來到異國他鄉,本想學點先進的醫術,回國後治病救人,但如果光治好了病人的身體,而精神上依舊那麼麻木,中國還有希望嗎?

無情的事實告訴魯迅,日俄兩國為了爭奪勢力範圍,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肮髒的戰爭,是對中國主權的蹂躪。腐敗的清王朝喪權辱國,人民又不覺醒,是中國落後的根源。看來,醫學對於社會革命並非一件緊要的事情,如果中國人思想不能覺醒,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多麼強壯,但精神麻木,還不是被帝國主義者抓去殺頭?還不是隻能成為示眾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於改變人們的精神,要喚醒人們,中國才能有希望。

但是,用什麼辦法才能改變人們的精神,喚醒民眾呢?魯迅認為,當時的海外留學生中,有學醫的,學法律的,學工程製造的等等,這些隻能在某一領域有所作為,而不能改變人們的精神,要改變人們的精神,首推文藝。文藝能夠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能夠把沉睡、麻木的人們喚醒,能夠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這樣,人們覺醒了,中國就有改變的希望了。

沒過多久,魯迅離開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到了東京,聯絡了許壽裳等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籌辦文藝雜誌。不久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後來他寫了大量的雜文和小說,成為我國最偉大的現代文學作家。

他的愛國宣言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隻要你有一顆愛國心,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中貫穿自己的愛國熱情,就會像魯迅那樣,在別人發現不了問題的地方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愛國,不是光喊口號就可以了,而是細心觀察,努力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祖國最需要的,並以此來指導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