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京城,準確的說還有個更令趙瑛熟悉的名字——長安。
長安,華夏曆史上對一個被稱作京的都城,曆史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從周代的兩京,到秦朝的鹹陽,再到西漢改名長安。
後來魏武帝曹操改帝都為許昌,魏國祚延兩百年後。大燕又將帝都重新遷回了千年古都長安,不過此後隻是單獨稱作‘京’,而後曆經兩朝成為了現在大乾的國都。
拉開窗簾望著京城那巍峨厚重的城牆,趙瑛微微一歎:“十幾年了,終於走出了這個地方。”
此次離京除了帶這清嵐之外,也隻有兩個隨身護衛,一個騎馬,一個趕馬。雖然當年說過要帶著李桂一起,不過李桂很機智不想待在車廂內打擾越王與清嵐姑娘的二人世界。所以慷慨激昂的表示自己要為王爺守好越王府,不能再陪在王爺身邊侍候左右了。
對於李桂如此懂事的行為,越王殿下給予了對方高度的讚揚以及鼓勵。
作為一個享受慣了的王爺,趙瑛出京自然不會去再去坐那種狹小的兩輪馬車,而是選擇了禦風閣最新出廠的寶馬三型。而且基於趙瑛這個老板的要求,這款特供的馬車專門做了特殊的減震處理,加上趙瑛一路上走的也都是大道,所以基本上不會有什麼顛簸。
趙瑛將兩腿架在對麵的座位上,手枕與腦後,看著窗外的風景,還有對麵的風景。
“要是能能有透明玻璃車窗就好了。”趙瑛喃喃自語道,看到清嵐投過來的疑惑的眼神,趙瑛又說了句,“就是琉璃,跟水一樣清透的琉璃。”
玻璃,即是琉璃。其實琉璃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的曆史遠比大都數人知道的要早,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琉璃製品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如果要求不太嚴格個話其實可以上溯到西周,隻不過那種並不能完全稱作為玻璃。
隨著工藝與科技的進步,漢代其實已經能製造出現代人認知中的玻璃。但是基本上都是些有色透明度很低的小型玻璃製品,而這個時候也有了從羅馬波斯傳入的玻璃製品。
之後一千多年裏,中國的玻璃製品也在不斷發展完善。
隻是由於材料與科技還有瓷器為主的大環境限製,還有就是外來的更高水準的琉璃製品,所以琉璃在中國曆史上一直都屈居二流。
大乾在時間跨度上與唐宋無異,所以自然也是能夠製作琉璃。隻是趙瑛想要的那種高透明度的無色玻璃是無論無何也製造不出來。
當初趙瑛還想過要靠製造琉璃來賺錢,畢竟原材料隻是些沙子,要是真做出來其能帶來的利潤倍數隻會比蒸餾酒高的多得多。
然而現實再次教會趙瑛什麼叫現實。
首先琉璃製品不說其他的,就是少府監也能給趙瑛燒出幾個來,而且單論手工藝的話,並不輸於趙瑛後世看到的一些工藝品,差距也就是在品質與大小上。
關於燒製玻璃的方法,單是一個少府監的一個老師傅也比趙瑛這個現代人知道的多得多。普通現代人知道能知道關於玻璃製造的能有什麼?除了玻璃是沙子製造的還有什麼?並沒有。
而趙瑛作為一個普通上班族,自然也屬此列。
然而燒製玻璃的原料除了石英砂還有堿,石灰,長石等等再按照一定配比放置砸一定溫度的熔爐中煆燒。當然這個隻是趙瑛從老師傅口中聽到的能理解的東西,至於還有其他的聞所未聞的東西,趙瑛則完全沒有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