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壽命
⊙“帝曰: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洿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帝曰:其有壽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
——《素問·五常政大論》
環境決定壽命
不同的自然環境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瑤族自治縣是著名的長壽村,境內石山聳立,環境幽靜,空氣清新,人口居住分散。這裏的人常年勞動和爬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些因素是長壽的重要條件。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地理環境對人的壽命有直接的影響。《素問·五常政大論》雲,“帝曰: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帝曰:其有壽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意思是說,居住在空氣清新、氣候寒冷的高山地區的人多長壽,而那些住在空氣汙濁、氣候炎熱的低窪地區的人則壽命相對較短。
環境養生
最理想的居處是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水源潔淨、土壤肥沃、景色秀美的地方。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道:“山林深遠,固是佳景……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若得左右映帶岡阜形勝最為上地,地勢好,亦居者安。”自古以來,僧侶的廟宇或皇族的行宮多建築在幽靜、林木茂盛的山上,或在碧波環繞、水天一色的海島上,說明人們在地理環境選擇上,早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對住宅的環境進行綠化和美化,使其達到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利於養生。古人對此也有很多論述。《山家清事》雲:“擇故山濱水地,環籬植荊,間栽以竹,餘丈,植芙蓉三百六十,入芙蓉三丈,環以鬆梅,入此餘三丈。重籬外,芋栗羊棗桃李,內植梅……客至具蔬食酒核,暇則讀書課農圃,毋苦吟以安天年。”古人美化環境以養生的共同之處,都在於創造一個樹木環繞、鬱鬱蔥蔥、鮮花盛開的住宅環境。這樣的環境可以使居住者心曠神怡,置身於大自然的淳樸美和自然美之中,為生活增添無限樂趣,從而達到養生怡性、延年益壽的目的,實為後人養生之楷模。
擇地談養生:高山
⊙“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素問·五常政大論》
空氣清新的高山宜居
高山地區空氣清新,氣候寒冷,因此對健康極為有利,居住此地可以延年益壽,防止早衰。高山上的氣溫低、氣壓低;多露、多風;冬季降霜雪,夏季多雷雨;降雨之際多冰雹。最重要的是這裏空氣清新、濕潤,利於居住。
人壽三百歲的地方
早在2500年以前,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區就被發現是一個長壽區。由於地勢極高,遠古時代的人們把它視為地球擎住天空的一根大柱子和地球通往天宇的唯一道路,還說那裏有“神物之所生,聖人之所聚”的醴泉瑤池,有“飲之不死”的丹水,有“登之而不死”的涼風山。附近的龍伯國人“生萬八千歲而死”,鵠國人“歲壽三百”,軒轅國人“不壽者八百歲”,渠搜國和祈淪國“人壽三百歲”等。雖然這些記述較為誇張,但卻透露了青藏高原為長壽區這樣一個重要的信息。
據記載,青藏高原東緣四川的大雪山和邛崍山地區,在東漢時是夷人聚居的地方,這裏“土氣多寒,雖在盛夏,冰猶未釋”,居民依山而居,壘石為室,多獲長壽,被人稱為“仙人山圖所居之地”。青海河曲地區7世紀前是
遊牧民族“黨項羌”生活的地方,這裏“土無五穀,氣候多風寒”,居民“處山穀間”,“多壽年,至百五六十歲”。顯然,寒冷的氣候是青藏高原成為長壽區的決定性因子,從而印證了古人“寒氣多壽”的著名論斷。
長壽之鄉
多山的巴馬縣是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的“長壽之鄉”,位於中國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內陸地區,處於亞熱帶。這裏,格外長壽的瑤族人在崇山峻嶺之間耕田務農,在這片土地上種出來的糧食被看做是中國的長壽藥。在這裏,就是一匹吃山草的馬也能夠長壽。
巴馬的空氣非常新鮮,水很純淨,人們每天還是用牛在崎嶇的梯田上耕田。巴馬人過著非常快樂的家庭生活,麵對生活非常積極樂觀,一些百歲老人把“做好事”和“關係融洽”列在他們長壽的原因裏。研究者發現,巴馬的土壤中含有很高的鎂和鋅,這兩種元素在將食物分解成身體需要的營養物質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見,高山地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優勢,利於人類生存和居住等,多成為長壽區,居住此地可以延年益壽,防止早衰。
擇地談養生:海濱
海濱位於陸地與大海之間的前沿線,它更正式的說法是潮汐中間的地帶。水的運動形成了海濱的界線,海浪打擊的最高點是海濱的上界,它的下界是由低潮的最底線形成的。
在夏天的時候,由於水的比熱容大於沙石的比熱容,因而水在同等情況下吸熱多,海麵溫度小於沙灘上的溫度,沙灘上的熱空氣上升,海麵上的冷空氣來填補這個空缺,此時就是冷空氣吹向大陸,晝夜溫差比較小。海水的比熱容大,冷天放出熱量,熱天吸收熱量,起到冬暖夏涼的效果。另外,海濱有海洋生物,放出的氧氣比較多,空氣比較清新。
《素問·異法方宜論》:“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海濱城市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正是《黃帝內經》所說的“東方之域”。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這一地區也成為長壽區。
擁有“長生不老”的地方
衝繩群島,是位於中國東海上的161個珊瑚島嶼,在這個翠綠的、富饒的“東方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早已過了中年的人們,擁有美麗的皮膚、光澤的黑發、苗條的身材和敏捷的身手。自殺幾乎沒有聽說過,而“退休”在當地方言中根本不存在。
每10萬衝繩人中就有34位百歲老人(相比之下,英國每10萬人隻有5位)。官方認為,衝繩島上居住著這個星球上最長壽的人。
心髒病、中風和癌症,在西方發病率是如此之高,而在衝繩卻處在極低水平。
西米人飲食築造長壽
希臘的西米島也是長壽區。希臘本身就以健康而聞名於世,特別是在克裏特。但在西米,你會發現真正的老希臘人。
他們的年歲已高,但是對於西米人來說依然年輕——七八十多歲的老人依然身體健康,充滿活力。真是難以置信,他們還能對任何吸引他們眼球的女子坦率地調情,因為西米的女子也一樣身體健康,充滿活力,有著美麗的皮膚和頭發。即使已經超過90歲,他們仍在采草藥、收割草藥、製作酸乳酪和做園藝工作。
西米的每一個人都認識某個超過100歲的人,人們傳統的生日祝詞是:“祝你超過100歲!”西米的人口很少,隻有2700人,百歲老人和90多歲老人的數目,每年都在變化。但是,流行病學家發現,西米擁有最好的健康記錄和該地區最高的壽命期望值。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西米人得以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西米人喜愛橄欖油、魚肉、汁水豐美的番茄醬、山羊奶酪、希臘酸乳酪;喜歡在蔬菜和沙拉中放一點肉,並配以適量的葡萄酒吃下這些食物。
生吃或者輕度烹飪的水果和蔬菜,構成了他們飲食的主體。他們攝入大量不飽和脂肪,少量飽和脂肪,不吃精煉和加工後的食物。
擇地談養生:平原、盆地
中國的平原、盆地地帶,氣候溫暖潮濕,人們多食魚鮮精米,體質柔嫩,腠理疏鬆,若外感風寒,宜用荊芥、防風等辛溫解表輕劑。
平原
陸地上海拔高度相對比較低的地區稱為平原。指廣闊而平坦的陸地。它的主要特點是地勢低平,起伏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50米,坡度在5度以下,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較低的高度區別於高原,以較小的起伏區別於丘陵。世界平原總麵積約占全球陸地總麵積的1/4,平原不但廣大,而且土地肥沃,水網密布,交通發達,是經濟文化發展較早、較快的地方。另外,一些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石油等也富集在平原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