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人員席地而坐聚精會神的聽著聽著江一鳴的講解,“格鬥的目的就是為了擊倒或者打敗對方,任何形式的格鬥分都為兩個方麵,一是攻擊,二是防禦,所有的格鬥技巧都是為此服務的,進攻講究的是快,準,狠,出手要快、穩、有力量;認位要準,對人體的各個關節、以及周身要害要有清楚的認知,做到一擊即中;下手要狠,因為你們麵對的為非作歹的犯罪分子,所以一擊製敵,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一點希望你們謹記,在沒有規則限製之下,希望你們能做到無所不用其極;防禦比之攻擊更為重要,防禦不是單純的躲閃,避讓,而是尋找對方破綻,伺機而動,防守反擊才是防禦的終極目的。”
頓了頓,江一鳴接著道“我自幼修習的是武術,對於各個門派的武功都有所涉及,談不上精通,充其量隻能說略知一二,目前來說,RB空手道、韓國跆拳道、巴西柔術、泰國泰拳以及拳擊在我們國家大行其道,各式訓練場館遍布我中華大地,這是我們中華傳統武術的悲哀,武術的起源不是為了強身健體,它是先輩戰場殺敵,根據實戰揣摩而來的,真正的武術,它是擒敵、殺敵之術,是戰場廝殺無數先輩們用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經驗積累,外國人推崇自身武學,把我們中華武術貶的一文不值,作為武術的習練者,我江一鳴不服,有朝一日我定當一力破之,讓中華武術屹立世界之巔,為中華武術正名,和你們說這些就是讓你們對武術有個清楚的認識,當然國外格鬥技法也多有可取之處,博采眾長,擇其善者而從之,才能揚長避短,任何門派的武學招式都是格鬥的技法,拳打腳踢,肘頂膝撞,肩抗背摔,不一而足,在實戰中比較實用又具殺傷力的有巴西柔術,泰拳,詠春拳,螳螂拳,反關節技,擒拿,八極拳,截拳道等,與人打鬥膽色尤為重要,練武之人常說一膽二力三功夫,與人打鬥要有猛虎下山擇人而噬的凶狠勁,氣勢上壓倒對方,出招時要配合呼吸,屏氣蓄勁,以氣催勁,達到意氣力三者合一,從而增加攻擊力度,防守時如封似閉滴水不漏,包括上中下三路,泰拳的拳腳格擋,截拳道的高低拍手、攤手、以及中路括手,其中攤手對自身要求較高,簡單易學都有可取之處,而我們武術守中有攻,擒拿手,空手入白刃,反關節技,詠春拳,五行通臂拳,都可以做到這點,舉例來講,詠春以及五行通臂拳都講究守中用中,守中進攻,所謂的中即是人體中線,由人體頭頂百會穴至尾閭和地麵的垂直線,也是人體的重心線,守住自己的中心線進攻對方的中心線,引手虛伸蛇吐信,五護八斷內中藏,拳法不離正中尖,攻的敵人無處挪,拳譜中又有:萬拳之法不離中,中門之路妙無窮直之說,用來強調在格鬥中應首先有效的防護好自身中線上的要害部位,再伺機而動進攻敵人,或突然襲擊,或先發製人戰勝對方,為什麼強調中線的重要性呢,因為人體的多個重要部位(斃命穴就有九個)都在這條中線上,所以中線是格鬥中的重要法則,守住中線進攻中線,在進攻中線時防守中線,在防守中線時進攻,一穩,二準,三毒,四狠,腳踏中門往裏鑽,專攻對方中線上的要害部位:百會穴,麵部,咽喉,心窩,丹田,襠部等,守住中線,穩住重心,就等於取得了進攻和防守的主動權,實戰中能夠躲閃靈活,進退自如,左右躲閃而入,一進即打,一打即連打,可使對方措手不及淬不及防。還有實戰中背部也不是什麼安全之地,後腦,頸椎,腰椎,兩肋以及襠部也都是十分危險的地方,一旦對方繞到我方身後,那便空門大開無法防守這些重要部位,掌砍頸椎,勾踢擊肋,前踢攻腰.襠部等,敵方可以拳掌肘腿等多路實施攻擊,足以被人一招製敵。”江一鳴侃侃而談,落落大方,盤坐的人群聽的心馳神往,感歎於年幼教官的博學多才,王強等人更是羞愧難當,直歎自己有眼不識泰山,連旁聽的江寧,鄭建國等人都被深深吸引,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