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出關(1 / 2)

明心明德明性三兄弟是佛光寺著名高僧普相的徒弟。而在佛光寺,普字輩的高僧是現在的住持一輩,普字輩中最為傑出的人才是住持普泓高僧,在石壁麵前一麵就是七七四十九天,佛祖賜給他無上佛功之中的金剛經。

普泓高僧苦練金剛經,加上本人與佛有緣,終於在苦練一百八十年的時候,達到佛學大圓滿,而在苦練二百餘年的時候,朱元璋起義,普泓高僧適逢入世修行,普度眾生,他掐指一算,元朝氣數已盡,而朱元璋身上龍體初現,五爪猙獰,意欲直衝上天。

普泓在朱元璋最危難之時幫他一把,明朝初立,朱元璋想要封官加爵於其身,普泓哈哈大笑,佛袖而去,朱元璋挽留不得,最後,普泓說了一句,“望陛下體恤民情,不要妄加殺戮。我知你對幾位大臣有殺心,請陛下聽小僧一言。”

朱元璋忙躬身而聽。“大師請講。”“往日恩情不可斬,皆因有因,方才有果。勿要妄開殺戮,一切以柔為側,方可保你萬年江山。如若殺戮過剩,自然根基不穩,而你大明江山反掌為覆。”朱元璋一愣,“請大師明示朕該如何去做。”

普泓大師哈哈大笑,端起桌上的茶盞,一飲而盡。“小僧告退。”普泓本想告訴他,讓他學習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誰料出身貧寒的朱元璋卻沒有領悟到這一點。苦苦思索之後沒有想明的朱元璋還是將大刀揮向了常遇春等大功臣,導致常家雖未名門卻無後的尷尬境地。

話分兩頭,普泓大師回寺之後,枯坐參禪,終於在幾十年後修成不滅金身,成了修仙之人的元嬰期的高手。不久之後就繼任掌門之位。

而普相,則與師兄不同。與普泓相比,普相則要老實很多,眾師兄弟之間免不了爭鬥,或因為一個饅頭,或因為一句口角,而普相則深知吃虧是福,他並不多嘴,隻是一心苦修佛祖傳下的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此經書乃是博學多聞的佛經。恰恰符合了普相的心智。

不難看出,石壁所傳給弟子的經書都是根據弟子的心性而傳的。戒怨得傳大悲咒,必然有他的機遇和造化。

轉眼間,戒怨已經在密室中呆了五十一天,還沒有出來的動靜。要知道明心隻在其中呆了六七四十二天,而現在的住持普泓高僧也不過才七七四十九天。

明心三兄弟在門外陪同自己的師父普相大師,而明性則是一個小孩子脾氣,“師父,師兄,小師侄已經進去這麼久了,不會有什麼事吧。我可是聽別的師兄弟說過,這佛祖啊如果看到大奸大惡之人可是會一道雷劈死的。”

話音未落,明德已經揚手給了明性後腦勺一下。明性不敢多言,趕忙吐吐舌頭。明德的性子沉默寡言並不多說什麼,而明心則雙手合十,心中無奈,看來這教訓師弟的事還得我來了。“南無阿彌陀佛,師弟勿要口出妄語,佛祖豈會劈人。”明心話還未說完。明性趕忙點頭,“師兄說的是,明性知錯了。”明心無奈搖搖頭。而他們的師父普相則笑而不語。他已經記不清到底有多久沒有看到這三個徒弟鬥嘴了。

話說石屋內的戒怨,他也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迷迷糊糊醒來之時,腦海中還是嗡嗡的,就好像有很多人在同時跟他說話,他聽不清卻被逼無奈的還要一一記在心中。他揉揉自己的小腦袋。抬頭看向石壁。

石壁之上的四十九個大字已經消失不見了,而是出現了很多人的圖形。戒怨隻覺得腦海中的聲音還在盤旋,漲的他難受的隻想哭,畢竟戒怨還隻是一個五歲的孩童,他站起身來往身後的大門跑去,這比三四個戒怨還要高的石門豈是他一個五歲孩童能夠推開的。

戒怨在門口放聲大哭,頭疼讓他感覺自己的頭快炸開了,他在地上翻滾著試圖能讓自己好一點。可這一切都是徒勞。頭疼欲裂讓戒怨不得不用力磕在地上。戒怨哭著大喊,“你們別念了,求你們別念了。”

不知道是不是佛祖被一個五歲孩子奶聲奶氣的哭喊打動了,聲音漸漸的停了下來,不再作響了,而戒怨也就沉沉的睡去。當他再醒來時,他已經清醒了很多了,頭已經不再暈眩了。他跑到大門處,拍打著石門,大喊著“師父,師父,師父我要出去。”可這厚厚的石門又怎麼可能傳的出去一絲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