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等多種地形。
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彙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麵。
早在遼代,封建帝王就選中這裏建造了玉泉山行宮。
到了明代,這裏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遊人。於是,一些達官貴人就占據田園營建別墅,大片土地被一塊塊占去。
到了明萬曆年間,明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裏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宏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故址在北京大學西牆外)。
嗣後米萬鍾又在清華園東牆外導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澱一勺”的意思。
空曠郊野,出現了亭台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為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薈集之地。
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麵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麵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
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都會來到這裏理政,故圓明園也被稱為“夏宮”。它始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用於打發空閑。
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儲值房,禦以“避喧聽政”。
乾隆年間,圓明園進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即在東麵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萬春園。直到這時,“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慶年間,綺春園進行了修繕和拓建,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
到了道光年間,國力日衰,財力不足。道光皇帝寧願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圍獵,但仍對圓明三園有所改建。
至此,圓明園就成為了史上獨一無二的皇家園林。其完美和高雅的程度,無與倫比。而其建造工藝和宏偉的氣勢,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但是,好景不長。越是美好的東西,它的壽命就不會太長。這似乎成為了曆史的規律,也或者可以說是逃不開的詛咒。就好像希臘的雅典衛城一樣,終究淪為一片廢墟。
圓明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曆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再遭劫難。圓明園受到的創傷,令人扼腕歎息。八國聯軍的暴力行徑,也令人發指。而且,當時清王朝皇帝的軟弱,更是讓人痛心疾首。
包括慈禧等人在內的一幹人等賣國求榮,更是舉國憤怒、民憤四起。
在抗戰時期,圓明園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壞。
最後,在“**********”時期,圓明園也受到某些破壞。
遭焚毀後的圓明園遺址,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被保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