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後記(1 / 1)

我所供職的大學早在2001年就創辦了文化營銷管理專業。當時在全省尚屬開風氣之先的創舉。十年後的今天,類似的專業在國內的大專院校已是遍地開花。當時該專業有一門專業必修課叫做“文化策劃”,是一門很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後來,中文專業進行教學改革,為適應社會需求,將“創意策劃”列為本專業學生培養目標所確定的四大核心能力之一。再後來,廣告學專業、工業設計專業也都將“創意策劃”列為專業必修課程。於是筆者所講授的“文化創意策劃學”就成了貫通學院所有專業的一門通識性的課程,隻不過麵對不同的專業講授的側重點和案例分析的選擇有所不同。

授課之餘,也經常接一些項目。我信奉陸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觀點。所以有項目就帶著學生一起做,這樣,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

但是,在教學和做項目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審視和研究國內創意策劃界的狀態以及社會公眾對創意策劃反映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嚴重的誤區,就是把創意策劃僅僅視為一種由聰明人所玩弄的小聰明或大聰明。正是由於國內不同層次的聰明人們一哄而起標舉策劃,一時間正如國內一位著名策劃人所說的:“巫婆神漢、東邪西毒、南拳北腿,紛紛往裏擁”。結果策劃很快就變成了“一件被人們弄髒了的衣服”,以至於人們“一提起策劃竟會流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來。”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創意也好,策劃也罷,確實需要頭腦聰明。因為創意策劃本質上就是一種智慧運作。有人甚至說“創意策劃是挑戰智慧極限的活計”,這話也不為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源地英國有一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他們對創意產業的定義是:“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這個定義顯然特別地強調了個人的聰明才智,但這絕不意味著創意策劃沒有什麼專業學理上的依據和職業倫理上的規範,僅僅如一些國人所理解的完全是源自個人聰明腦袋的智術。筆者認為,創意策劃雖然是源自個人、指向經濟,但其基礎是民族人文底蘊。有鑒於此,筆者在教學中特意強調了創意策劃的文化性。這就是為什麼本書不僅有專門講文化的一章和反思策劃的一章,而且在全書中貫穿了文化學、美學、倫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營銷學、創造學、心理學等學問,而不是隻講聰明機巧和操作技能的初衷。

現在,策劃已經被弄髒了,但創意正火著。從大城市到小城鎮到處是創意園區,創意人風起雲湧,一如當年的策劃人。筆者衷心地祝禱,創意這個美好的詞,千萬不要再被弄髒;筆者也真誠地奢望著,能夠為洗淨策劃身上的汙垢盡一點綿薄之力。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第五章文化市場與文化創意策劃中的第二節文化市場的特性與功能、第三節文化市場的營銷創意策劃,第六章文化創意策劃的法則與策略中的第三節文化創意策劃的主要策略,第九章文化創意策劃的主要業態及方案製作,均由廈門資深品牌文化創意策劃人吳介然撰寫,筆者隻在文字風格上略作協調,在此向吳介然表示謝意。

本書是寧波市文化創意專業群建設係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