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英格蘭的地方治理(1 / 2)

眾所周知,都鐸王朝時代,是英國君主專製最強大的時代,貴族和宗教勢力全麵萎縮,從而造成了君主力量獨大的局麵。

而支撐君主專製的有三大支柱。

財政署,樞密院,地方政府,這三者是王權最大的支柱。

樞密院的前身是谘議院,一個為前代國王征詢意見的機構,它的組成人員都是地方的大貴族和高級教士組成,並且他們將谘議院當成影響和製約王權的機構。

等到了都鐸王朝時代,亨利七世將它改為樞密院,一個完全被國王掌控的行政機構。

並以樞密院為核心建立起英格蘭的中央機構,確立起它的行政中心地位。

樞密院的權利集合大法官的國璽,代表國王權利的國璽,以及代表國王個人的玉璽,也就是說,它擁有司法權和行政權,製度化的成為國家機構。

財政署也是貴族用來製約王權的機構,雖然財政大臣由國王任命,但是它受到四大貴族的監督和製約,對於所有的國王來說,這是不能夠忍受的。

為了強化王室對財政的管理,愛德華一世設置錦衣庫來架空財政署,愛德華二世和愛德華三世則利用內廷管理財務,愛德華四世則設立稽查員來處理和檢查王室財政管理。

到了亨利七世時期,王室完全掌握了對於王室地產及領地的收益,並且加強了監護和繼承,司法等權利。

也就是說以前的英格蘭王室,對於自己王室領地的收入都無法完全做主,收到貴族的製約和監控。

直到都鐸王室時期,王室領地收益才真正的屬於王室,沒有任何人監控。

目前,財政署和樞密院的財政收支管理處合並,成立的財政部,他們目前可以征收的稅種有首年俸以及騎士捐(這個不僅錢少,而且得罪人,愛德華很大方的給了財政部)。

而為了讓它擁有執行力,愛德華將處理教會財產的增收法庭並入了財政部,經驗豐富的大量稅收人員,以及遍布英格蘭的增收法庭分支,壯大了財政部的執行能力,可以說,如果現在征收補助金的話,那麼完全可行。

說了那麼多,今天最重要的重點是地方政府。

愛德華心裏琢磨著地方政府的改革。

有人說,中央集權的話,肯定會讓英格蘭人固守自封,喪失了對於海洋的征服欲望,變得跟中國一樣。

但是他們沒有看到,除了英格蘭,整個歐洲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中央集權,但是對於殖民地的渴望一直沒有停止,利益,才是歐洲人征服地球的重要因素,中央集權了,才更好的殖民擴張。

之前也說過,英格蘭的地方完全被紳士集團,也就是由鄉紳、騎士、準騎士、約曼農組成的集團控製,英王的對於地方的控製,取決於英王的強勢地位。

地方治理由法庭模式和委員會模式構成。

都鐸政府保留了教區體製,並且將它改造成地方的基層行政單位。

並且亨利七世更加細分,增加了百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