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殖民愛爾蘭(1 / 2)

嚴格意義上來說,愛爾蘭是英格蘭的一塊殖民地。

早在1155年,曆史上唯一的英格蘭籍的羅馬教皇——哈德良四世,發布訓令,將愛爾蘭的統治權授予英格蘭國王,而直至1169年,英格蘭才開始入侵第一次年占領都柏林城堡,1171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獲得了對愛爾蘭的宗主權。

但英格蘭能夠直接控製的地區也限於都柏林及及禁忌,就連帶度剝離,人們也隻講蓋兒語,不講英語。

英國統治者認為,愛爾蘭的不穩定和長期的反應運動很容易使其成為國內外反應事例加以利用的重要基地,從而嚴重危及,英國的安全,尤其是,愛爾蘭與西班牙的密切關係,更加讓英國人感到不安。

這就好比是朝鮮相當於我們中國的關係一樣,擁有了愛爾蘭的西班牙,就擁有一個跳板,隨時都可能直接登陸英格蘭。

麵對如此局麵,都鐸君主們毫不放棄對愛爾蘭的殖民統治。

而統治愛爾蘭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宗教。

早在公元5世紀,愛爾蘭人接受了天主教。

由於愛爾蘭遭受多次入侵,島內各部落之間也是混戰不斷。英格蘭人譏諷愛爾蘭人為“Meere Irish”,意為“肮髒、粗暴、野蠻”。

對於一般愛爾蘭民眾而言,宗教無疑是醫治心靈的良藥,人們渴望在死後得到上帝拯救,擺脫現世的痛苦。

天主教在愛爾蘭人的日常生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精神作用,因而他們謙恭地聆聽羅馬教皇的教誨,虔誠地奉行天主教的教義和禮儀。

在愛爾蘭人看來,英國隻是受教皇委派的領主,教皇才是愛爾蘭真正的最高領袖。

在英國發動宗教改革,打破同教皇的合作關係後,愛爾蘭人將反抗英國視為一項宗教事業,正如愛爾蘭起義者們所宣稱的:

“起義是神聖的、合法的,是一場捍衛天主教的聖戰,是討伐暴君的鬥爭,這個暴君拒絕聽從代表耶穌講話的教皇”。

而英格蘭對愛爾蘭的實質進展,還是要到亨利八世時期。

作為國王,亨利八世是聰明的。

在繼承亨利七世的基礎上,1534年,他在愛爾蘭采取“先繳後賜”的政策,先是將土地收歸英王所有,再重新將土地賜予那些愛爾蘭貴族和部落首領,直接削弱了愛爾蘭貴族的威望和反抗基礎。

這樣一來,整個愛爾蘭和英格蘭一樣,所有的土地原先都是屬於都鐸王室,而其上的貴族和所有土地擁有者們,第一效忠對象就是王室。

1541年,受到亨利八世的操控,愛爾蘭議會宣布,亨利八世兼任愛爾蘭國王,並且規定,愛爾蘭和英格蘭永久性的合並和聯合。

到了愛德華繼位以後,一直保持著亨利八世對愛爾蘭的統治局麵,沒有做太多的改變。

都柏林,這座港口城市,是愛爾蘭最大的港口碼頭,也是英格蘭在愛爾蘭的統治中心,愛爾蘭總督也在這裏。

愛爾蘭總督設置在1171年,可以說,在英格蘭的統治區內,他就是最高統治者,掌握著最大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