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尋找機會
行業秘辛:參加招標會需準備五套不同資質文件
喀什的招標大廳裏,空調的冷氣吹不散陳國棟額頭的冷汗。
他麵前攤著五套完全不同的資質文件,每套都蓋著不同的印章:有林秀雲刻的橡皮圖章、巴紮老人給的青銅官印、克裏雅老婦的銅鏡背印、艾爾肯的血指紋,還有那枚從暗渠閥門上拓下的齒輪印。招標文件要求提供\"具有曆史傳承的工程資質證明\",這五個印章正好對應古城修複的五個關鍵節點。
\"下一位,陳國棟!\"工作人員的聲音像一記重錘。
陳國棟站起身,西裝內袋裏的117枚硬幣突然發燙。他摸出那枚最舊的硬幣,發現上麵的數字正在跳動——正是招標文件的頁碼順序。
文化融合:用十二木卡姆旋律改編安全施工口訣
評審席上,五位專家麵無表情。
陳國棟打開投影儀,屏幕上的施工方案突然變成動態的十二木卡姆樂譜。他清了清嗓子,用維吾爾語唱起改編的安全施工口訣:\"高空作業係安全帶,就像鷹隼展翅飛...\"
評審專家中那位白發老者突然直起身,手指跟著節奏輕叩桌麵。陳國棟記得,這位是自治區非遺保護中心的主任,對傳統音樂情有獨鍾。
當唱到\"暗渠施工要通風,就像木卡姆要換氣\"時,主任突然打斷:\"等等,這個旋律...\"他快步走到投影前,\"這是失傳的《坎兒井之歌》!\"
陳國棟微微一笑,這正是克裏雅老婦教他的秘密武器。
技術突破:改良阿以旺廳堂的通風係統
展示環節,陳國棟搬出個精致的建築模型。
\"這是改良版的阿以旺廳堂,\"他轉動模型底座,\"我們在傳統天窗結構中加入數控通風係統。\"模型內部突然亮起,無數微型齒輪開始運轉,氣流順著紅柳枝紋路流動,形成完美的通風循環。
評審專家們湊近細看,突然有人驚呼:\"這些齒輪...是青銅的?\"
\"是的,\"陳國棟從口袋掏出那枚青銅齒輪,\"這是從古城暗渠中發現的,與現代數控技術完美契合。\"齒輪在燈光下泛著幽綠光澤,投影在牆上的影子竟組成完整的坎兒井管網圖。
商業博弈
就在評審即將結束時,張建軍帶著人闖了進來。
\"他的資質是偽造的!\"張建軍揮舞著一疊文件,\"這些印章都是非法獲得的!\"
陳國棟不慌不忙,從公文包取出個玻璃罐——正是那個裝著暗渠水的酸菜瓶。他將瓶子放在投影儀下,水麵折射的光線在牆上形成全息影像:巴紮老人、克裏雅老婦、艾爾肯依次出現,每個人都對著鏡頭說出同一句話:\"我們自願將印章授予陳國棟。\"
評審主任突然拍案而起:\"這些見證人...都是古城修複的活化石啊!\"
張建軍臉色鐵青,他沒想到陳國棟會用全息投影這種高科技手段來證明傳統印章的合法性。
意外轉折
就在評審團準備宣布結果時,大廳突然斷電。
黑暗中,陳國棟感覺有人塞給他張紙條。借著應急燈的微光,他看見紙條上寫著:\"硝酸銨已轉移,起爆器在招標文件第117頁。\"
他猛地翻開文件,發現第117頁的裝訂線裏藏著個微型芯片。艾爾肯突然搶過芯片,用紋身齒輪上的凸起將其激活——芯片投射出的全息影像顯示,張建軍正在將硝酸銨轉移到古城地宮。
\"快!\"陳國棟抓起公文包,\"地宮要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