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的巴蜀地區,自秦漢以來就十分富饒,其中的成都平原更是被稱為天府之國,物產豐富,民風淳樸。平原周圍都是連綿的山脈,把整個平原圍城一個盆地,所以也叫四川盆地,周圍連綿的群山之中,不乏峰巒俊秀的名山大川,風景卓絕,被稱為蜀山,曆來是道家修仙的絕佳選擇。
四川和湖南交界的地方,有一片連綿的山地,山峰不高,但是由西往東,整齊地排列著九道溝壑,一座形似牛頭的山峰位於溝壑東邊,山頭一座千年古塔,掩映在翠綠的樹林之中。
相傳在上古時期,這裏是原本地勢平坦,大禹治水來到此地,見這裏的人民還居住在洞穴之中,以采集和漁獵為生,經常受凍挨餓,於是大禹留下一位農夫來教授這裏的人民造屋和農耕的技巧,為了幫助農夫更好地完成任務,大禹留給這位農夫一頭金牛和十顆豆子。隻要給牛吃一顆豆子,金牛就會在十年裏都有使不完的勁。大禹讓農夫留在這裏,等教會這裏的人民農耕技巧之後再回去找它。
開始的幾年裏,農夫兢兢業業的履行著大禹交給的任務,但是時日久了之後,就開始思念家鄉親人,但是這裏還有萬畝荒地需要開墾,不知道何時才是盡頭。為了加快進度,他一次給牛吃了兩顆豆子,結果金牛變得十分強壯,日夜不停,開墾的進度明顯快了不少。農夫心裏十分高興,就把剩餘的金豆子都給金牛吃了。哪知道牛吃了金豆之後,身形變得如高山一樣巨大,拉著犁鏵將原來平坦的平原,犁出了九道深深的溝壑。最後那頭金牛全身爆裂,倒地而亡,金牛巨大的身軀變成一座高山,山上有兩顆彎彎曲曲的大樹,仿佛牛的兩個犄角,後人稱它叫金牛山,山後的九道隆起的丘陵形如九條巨龍,於是這裏也被叫做九龍坡。
不知過了幾千年,曆史變成了傳說,傳說變成了神話,金牛山和農夫的故事漸漸被人遺忘了。到了漢朝漢武帝時期,巴蜀之地發生大地震,太中大夫東方朔到巴蜀查看災情,他遊曆到金牛山附近,見此地山型奇特,九道整齊的溝壑連著一座高山,那高山猶如一頭爬在地上的巨牛,他夜觀天象,卜卦問神,算得這次巴蜀地區的大地震和金牛山有關,於是上表漢武帝劉徹,希望在此地修造一座七層石塔,用以鎮壓金牛,可保國泰民安。
奏折上去之後,立刻招到太史令司馬遷的反對,並彈劾東方朔救災不力,不問民生問鬼神,誤了皇上千秋大業。漢武帝駁回了東方朔的奏折,東方朔隻能自己出資,並讓一名趙姓的道家弟子負責招募民工修好了石塔。
石塔修好那天,東方朔站在石塔塔頂,麵對四方祭拜,手握一道金光符咒,壓在石塔上,也不知道他用了什麼法術,巨大的金牛山硬是被他壓得沉入地裏,隻留下半個牛頭冒出地麵,遠看仿佛是一個圓形的山坡,山頂上長著兩顆奇異的古樹,此後數百年,這裏年年風調雨順,再無地震天災。
司馬遷聽聞此事,也準備前去查看,可惜他隨後卷如政治糾紛之中,沒有把此事記錄到《史記》裏麵,以至於這段曆史隻能在野史和傳說中流傳。
東方朔的這位趙姓弟子帶著族人長期留在了金牛山,世世代代守候著石塔,他們修習道家仙術,可以驅魔降妖,也可以治病救人,後世之中有能人異士,竟然開宗立派,創立蜀山派,和昆侖派、嶗山派、嵩山派、華山派並稱天下五大門派,輝煌的時候,門下弟子不下三千。
蜀山派時而興旺,時而衰敗,這樣過了快一千多年,到了明朝天啟末年,金牛山山頂的石塔年久失修,不知何時轟然倒塌,接著川陝地區連年幹旱,禾苗枯焦,餓殍遍野,再加上朝廷宦官專權,搞得民不聊生,各地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其中最大的一支隊伍便是張獻忠帶領黃虎軍,起義軍攻下幾個州府,開倉放糧,深得民心。
但是起義軍很快遭到朝廷鎮壓,張獻忠帶著隊伍和朝廷的奮戰數日,最後帶著幾十人被圍困在金牛山裏好幾個月,朝廷的軍隊帶人搜山,但是卻毫無蹤跡。正當朝廷準備班師的時候,張獻忠帶著一隻龐大的隊伍突然出現了,他的隊伍變成數萬人,明朝官府的軍隊麵對著突如其來的大軍,毫無防備,被打得潰不成軍,幾乎全軍覆沒。
但是張獻忠的隊伍卻變得十分殘暴,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不到三年的時間,整個巴蜀地區人口基本被屠光吃光,軍隊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人民屍骨無存,朝野震驚。
張獻忠帶著這支惡魔般的軍隊,架著數百首大船,準備渡江進攻湖北的時候,見江麵的蘆葦蕩上劃出一葉扁舟,上麵站在一人手持鵝毛羽扇,白衣飄飄,正是名將秦良玉。他身後站著五人,身著道袍,仙風道骨,他們是來自天下五大門派的掌門。
張獻忠和秦良玉交過手,知道他帶兵打仗十分厲害,但是現在隻有區區五個人,哪裏將他們放在眼裏,命令軍隊朝江麵衝去。麵對黑壓壓的大軍鋪天蓋地向壓來,五大門派的高手立刻施法,一時間天雷哄哄,狂風大作,江麵巨浪翻天,將衝來船隻悉數打翻。接著天上不知從何處掉下一個個火球,引燃了整個江麵,將張獻忠的戰艦焚燒殆盡,張獻忠的軍隊損失大半,隻能鳴金收兵,準備上岸往西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