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卷之四(6)(2 / 3)

左思三賦程頤四箴

晉左思,字太衝,欲賦蜀、吳、魏三都,因求為秘書郎,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紙筆,偶得一句,即便疏入。賦成,張華見曰:“君文未重於世,宜經高明之士。”乃就皇甫謐。謐作序,非之者乃轉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初,陸士衡亦擬作,與弟書有曰:“此間有一傖父,欲賦三都,須成以覆酒瓿。”及賦出,乃歎服輟筆。傖,音棖。

宋程頤,世稱伊川先生,諡曰正。作視、聽、言、動四箴以自警。朱子備錄於《顏子問仁章》注內,蓋以其發明親切,學者所宜深思玩索而服膺弗失也。《內則》雲:紉箴請補綴。又醫者以箴石刺病。故凡有所諷刺而救其失謂之箴。

十三覃陶母截發薑後脫簪

晉陶侃母湛氏,新喻人,為陶丹妾而生侃。家酷貧,一日,範逵過訪,會大雪,湛乃搬所臥薦,剉給其馬,密剪其發易酒肴款之。逵聞而歎曰:“非此母不生此子。”因薦侃孝廉。侃平王敦、蘇峻有功,拜太尉,封長沙郡公。剉,蹉去聲。

周宣王嚐晏起,薑後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至使君王樂色而忘德,失禮而晏起。禍亂之興自婢子始,敢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罪也。”自是勤於政事,早朝晏罷,卒成中興。永巷,內庭長巷,中有禁獄。

達摩麵壁彌勒同龕

達摩大師,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遇西天二十七祖,得法,泛重溟,三周寒暑,達於南海。梁武迎至金陵,機不相契,潛止嵩山少林寺,麵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越九年,以法付慧可,於千聖寺涅槃、葬熊耳山。魏宋雲奉使西域回,遇於蔥嶺,攜隻履獨遊。雲問師何往,師曰:“反西天耳。”

《淳化閣帖》唐褚遂良書內有雲:“法師道體安居,深以為尉耳。複聞久棄塵滓,與彌勒同龕,一食清齋,六時禪誦,得果已來,將無退轉也。”東坡《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詩雲:“隻有彌勒為同龕”,亦指老僧言。藏經雲:彌勒佛,元日生。

龍逄極諫王衍清談

夏桀暴虐,瞿山地裂及泉,桀發徒鑿之,諫者死。關龍逄曰:“人君節用愛人。今君用財若無窮,殺人若不勝,民心已去,天命不祐,盍少悛乎!”桀曰:“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遂囚龍逄殺之。湯使人往哭,桀怒,囚湯夏台,久乃得釋。悛,音遷。

晉王衍,字夷甫,惠帝朝為尚書令,善談《老》《莊》,世號口中雌黃。初為元城令,終日清談,縣事亦理。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少時,山濤見之,嗟歎良久曰:“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為石勒所害。麈,音主。群鹿所往,以鏖尾所轉為準,故談者執之。

青威漠北彬下江南

漢衛青,本姓鄭,字仲卿。微時,一鉗徒相之曰:“貴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無笞罪足矣。”武帝朝拜大中大夫,七出擊匈奴,果立大功,威鎮漠北。待士卒有恩,遇士大夫以禮,封長平侯。鉗,音黔。漠北,陰山之北。

宋曹彬,字圍華。李煜據江南,宋太宗命彬往下之。彬緩師不迫,冀煜來歸。城垂克,彬忽稱疾。諸將問之,彬曰:“餘疾非藥所能愈,惟諸公誠心自誓,城下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諸將許諾,焚香為誓。明日,城陷,煜詣軍門降,待以賓禮。彬還朝,自雲:“奉敕差往江南勾當公事回。”其有功不伐如此。諡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