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罪不至死嗎?(1 / 2)

“老臣犯了欺君之罪,願意領罪,隻請皇上看在老臣為國幾十年的情份上,為我李家留一條血脈。”

皇帝最痛恨的,就是欺騙和背叛,李丞相自知犯了皇帝的大忌,不可能再安然無恙,隻希望李丞相府能有一脈骨血存活,不要絕後。

李丞相年近六十,李雲鵬一事對他打擊頗大,連日來一直在想解決辦法,熬的麵容憔悴,眼神疲憊,昔日那偉岸的身形也變的非常消瘦,跪在地上略顯佝僂,看的耶律湛一陣心酸,跪倒在地,懇求道:

“父皇,天下無不愛孩子的父母,外公是為救表哥才會一時心急,犯了欺君之罪,並沒有對啟天造成任何不便,罪不至死,請父皇開恩。”

罪不至死麼?

皇帝目光微凝,看著屋外的天空,緊緊皺起眉頭,似在思索耶律湛的建議。

太子望了望李丞相,風燭殘年還在舍棄性命的為子孫奔波,著實辛苦,也跪倒了地上,懇求道:“父皇,李丞相一生為國,立下不少功勞,就算他犯了欺君之罪,也罪不至死,請父皇開恩。”

耶律湛瞟了耶律慶一眼,嘴角揚起一抹嘲諷的笑,假猩猩的偽君子,他不求情,外公也不會死。

皇帝轉身看向耶律慶:“你也覺得李丞相罪不至死?”

“回父皇,李丞相一生為國,不能因為這次的錯,就否決他之前做的所有事情,請父皇開恩,饒他一命。”

耶律慶身為太子,從小長於皇宮,對皇帝的心思,也能揣摩出幾分,皇帝的確惱怒李丞相,卻沒有殺他的意思,不然,殺於新的時候,就會順帶著將李丞相一起斷椎了。

皇帝需要一個理由赦免李丞相,耶律湛是李丞相的外孫,他的求情,不具太大的說服力,所以,耶律慶就善解人意的送他一個理由。

果不其然,皇帝聽聞了耶律慶的話,略略思索,看向李丞相:“李丞相年齡大了,頭腦難免不清醒,朕不希望這樣的糊塗事再次發生,李丞相明白朕的意思嗎?”

李丞相一怔,輕輕牽起嘴角,蒼老的臉上浮現一絲苦澀、無奈的笑,隨即又消失無蹤,朗聲道:“老臣年勢已高,準備辭官歸田,還請皇上恩準。”

啟天需要精明強幹的官員,皇帝說他頭腦不清醒,辦了糊塗事,就是在逼他主動辭官,也罷,辭去官職,能保一府平安,辭官便辭官。

耶律湛卻是一驚,沉下的眸中閃爍著點點寒芒,大手緊緊握了起來,丞相府在京城早已根深蒂固,他的大部分勢力都來源於丞相府,如果外公辭官歸田,他失了相府的支持,無論是實力還是勢力,都會比太子差上一截,那他角逐皇位可就沒那麼輕鬆了。

耶律慶沒有說話,他猜測了許多種處置結果,這種與他猜測的相差不多。

“李丞相為國為民,功不可沒,既然辭官歸田,朕便賞賜你黃金千兩,綢緞千匹,良田百畝,頤養天年。”

皇帝聲音朗朗,在耶律湛聽來卻格外刺耳,父皇竟然真的削掉了外公的官職,他失掉了強有力的外祖父支持,又損失了精心培養的侍衛,無異於雪上加霜,真是禍不單行,天不助他。

“多謝皇上。”李丞相淒慘一笑,跪拜在地,領下賞賜,從今以後,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啟天丞相,而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啟天百姓。

皇帝銳利的目光掃過耶律慶,耶律湛,輕輕歎息:耶律慶是嫡長子,沉著穩重,多次護駕有功,身邊又有不少忠臣輔佐,是極好的皇帝人選。

但是,論文才武略,耶律湛都要比他強些,即便是治理國家的心機,手段,也比他高明。

皇帝站在外人的角度來看,耶律湛要比耶律慶更適合當皇帝,他們兩人的明爭暗鬥,他一直都知道,卻沒有理會,是想磨練兩人的心性。

他的年齡越來越大,處理朝中諸多事情,有時也會力不從心,啟天需要一位精力充沛的年輕皇帝,他是時候確認啟天未來皇帝的人選了,但是,該選誰呢?

在私心來講,他希望耶律湛繼承皇位,但是,太子是嫡長子,身後支持的勢力也比湛王多……

於府一家老小,主人,仆人全部抓住,以繩子綁著,串成一排,押往大牢,耶律湛看著那老老小小的人,銳利的眼眸猛然凝深:

父皇終日居於皇宮,極少出來,這次一出宮便直奔於府而來,顯然是受了某人的特別提醒,於新,外公商量計策被抓,不是偶然,而是有人故意設計。

太子一身戎裝,在他之前趕來於府救駕,像是幕後主謀,但是,他知道太子的斤兩,太子設計不出這麼天衣無縫的高明計策,放眼啟天,也隻有啟天戰神耶律烈能算計到每一個細節,設計人於無形,還讓人找不出絲毫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