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查,到處可以看到巨大的核桃樹,枝葉繁茂,像一把把撐開的巨傘。村舍和農田掩映在核桃林下,一派田園風光,是高原難得一見的風景。加查核桃久負盛名,以殼薄味美著稱,曆史上為貢品。據說有一棵200多歲的老核桃樹,單株產核桃1500公斤,可謂樹王。近年加查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成為其經濟支柱之一。
加查縣還有一樣特產是石鍋,鍋底大口小,兩邊有耳朵,鍋圍有精美的圖案,製作技藝高超。石鍋取材於本地500多米高山上的水成岩,石匠在春天騎馬上山采石,就地加工,然後馱下山。石鍋經久耐用,煮出的食物味道鮮美,而且可以保溫,所以深受藏族群眾喜愛。來到加查的遊客,也可以品嚐一下石鍋做出的飯。
加查縣周圍出產蟲草,每年5月,挖掘和收購蟲草的人擠滿縣城。隻見收購蟲草的回民手拿小小的銅戥,圍著賣蟲草的藏民談斤論價。挖蟲草可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兒。首先要爬上高海拔高寒地區,還要有一定的經驗,趴在地麵上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隻是在地表上露出黑色小尖頭的蟲草。
由於蟲草獲利厚,隨著價格攀升,挖蟲草的人也越來越多。在獲得經濟利益的背後,負麵影響越來越大。首先是蟲草挖掘的無秩狀態破壞了資源,其次大量人員進山破壞了當地的草場和生態環境。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加查縣城不大,但整潔漂亮,氣候也好,遠道而來的遊客在這裏住宿休息很方便。清晨沿著雅魯藏布江河穀行走,看在深穀中打著旋渦奔流的江水,泛著幽幽的深綠。河穀的風輕輕吹拂,清爽怡人。對麵村莊不時傳來清脆的牛鈴,在寧靜的河穀回響。縣城旁邊有一個建在居民區內的清淨去處——達布曲德林寺。寺裏有二十來個僧人,香火頗旺。
縣城東邊有鐵索橋,過江到加查村,從這裏往北可去拉姆拉錯神湖和曲科傑寺,往東可去藏傳佛教噶舉派的祖寺達拉崗布寺。達拉崗布寺是噶舉派著名僧人米拉日巴的弟子塔波拉傑在1121年修成的,是藏傳佛教噶舉派支係達布噶舉的祖寺,噶舉派的四大分支就源出該寺,因此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寺廟建在加查與朗縣交界處雅魯藏布江北的半山腰上,在公路上可以遠遠地看見它呈長條狀分布的寺舍。達拉崗布寺以苦修和寺藏珍寶而聞名。近年對該寺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金銅造像等器物340多件。在其主要建築拉不讓、桑阿頗章出土了較為精美的器物,如八瓣蓮花金剛壇、釋迦牟尼合金像、不動明王像、金剛杵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