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沒有沉入海底的幸運者(2)(2 / 3)

費·瑪澤爾認為這則神話的內容毋庸置疑,他說:“自然災害確實發生過。我們可以合乎邏輯地設想,神話裏講到的那部分土地是大島的一部分,它位於複活節島的西北方,與土阿莫土群島連在一起。”

盡管這些傳說或神話講得神乎其神,但人們從中還是可以看出,太平洋中確實發生過陸地沉沒的事件,而且發生的時間還不那麼久遠,所以人們還有這個印象,並把它編成了傳說,變成了神話。有學者寫道:

“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下麵,隱藏著被人類忘卻了的古代文明。如今鮮為人知的文化遺跡掩埋在太平洋底的沙丘中,被巨大的海水壓力壓得粉碎,聽憑海水的無情衝刷。現在茫茫天際、天水一色的太平洋,以前曾是一塊廣袤的陸地,叫做雷米利,上麵居住著雷米利人。”

考古學者葉烈娜·彼得洛芙娜·勃拉瓦茨卡妞宣布說:複活節島的文明曆史已有400萬年之久了。

現代的潛水員在太平洋海底找到的古代文物。這為太平洋中發生過陸地沉沒的事件做出了一個生動的佐證。有一位學者曾經這樣寫道:“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下麵,隱藏著被人類忘卻了的古代文明。如今鮮為人知的文化遺跡掩埋在太平洋底的沙丘中。現在茫茫天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以前曾是一塊廣袤的陸地。”這是不是真的,還有待於考古學家的進一步考證。1890年,布魯克裏泰晤士報曾刊登了烏依略姆·契爾丘奧爾特的一封來信,裏麵寫道:

“衰落了的種族的子遺們!

太平洋業已沉沒了的大陸!

現在,隻有這塊陸地上高高聳起的山峰還屹立在太平洋上,它們引起了旅行家們和科學家的極大興趣。”

接著,契爾丘奧爾特就抱怨說,現在大家都知道大西洋中沉沒了的文明古國大西國,甚至連小孩子都能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和大小,但卻沒有一個人能畫出雷米利的大致輪廓。盡管雷米利同大西國一樣遼闊廣大,可還是沒有人知道它究竟在哪裏。

石器時代在石頭上手工打磨出來的標槍和利器。有一種說法認為,在石器時代以前很久,這一大陸上就存在著發達的文化,那時候的文明古國叫姆國。在這個高度繁榮昌盛的姆國沉沒之前,人類還是文明的,但在它沉沒後,人類就開始了可悲的退化,除了隻能製造一些簡陋的石器外,什麼也不能製造,於是,後人花費了大量筆墨而大書特書的石器時代便開始了。40年後,倫敦又出版了他兒子寫的書《沉沒了的米國》。書中宣稱他完成了他父親的遺願,找到了米國,並詳細介紹了自己尋找米國的前後經過。他說自己發現了沉入太平洋底的米國年鑒,年鑒上寫著,15000年前,當米國遭難後,它的一部分居民僥幸獲救了,後來,他們把米國的高度文化帶到了埃及和兩河流域以及美洲。他寫道:

“在地球的遠古時代,曾經存在著許多方麵都超過了我們的文明。在許多重要的生活領域裏,米國都處於領先的地位,而我們才剛剛開始觸及到這些領域。巴比倫、波斯、埃及、尤卡坦半島、秘魯、智利等地的古代文明,都是世界上這一最早文明的遺跡,即米國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折射。我們地球上有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不是出現在別的地方,而是在已經不幸消失的米國大地上,在石器時代以前很久,這一大陸上就存在著發達的文化。在這個高度繁榮昌盛的米國沉沒之前,人類還是文明的,但在它沉沒後,人類就開始了可悲的退化,除了隻能製造一些簡陋的石器外,什麼也不能製造,於是,後人花費了大量筆墨而大書特書的石器時代便開始了。”

科學考察表明,複活節島區域的地質變化過程是緊張而又激烈的,它們開始於幾百萬年前,至今還沒有停息。目前,複活節島上的地震站每年都記錄到幾十次規模較大的海底地震。1900—1972年南美沿岸的地震站記錄到17次強地震,其中有4次十分強烈,震級超過6.5級。最大的一次是1906年1月31日發生在距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200海裏處的太平洋底,震級達8.9級,地震所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12萬顆原子彈同時爆炸時所釋放出的能量。1960年發生的智利大地震,震中也在太平洋底。這次地震摧毀了閃塞普西翁、瓦爾迪維亞和蒙特港,使2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變成了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