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3)

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的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雖元順帝失了大都(今北京),逃到了塞北,但畢竟曾是強大無比的蒙元帝國,元順帝坐鎮和林,仍然管轄著東到呼倫貝爾湖,西到天山,北抵額爾齊斯河及葉尼塞河流域,南到長城一線的廣闊領域,在陝甘,尚有悍將廓擴帖木兒的十八萬人馬,在遼東還有右尉納哈的二十萬人馬,雲南還有宗室梁王,順帝居中調度,時刻想著收複失地。客觀說,當時元殘餘與明軍勢力相當,隻是明軍正處在上風頭,身強體健,雄心勃勃,元則相反,老氣橫秋,四分五裂。拳怕少壯,說的就是這個理。

朱元璋在位時,共發動了六次大規模的北征沙漠行動。洪武二年四月這是第一次。西北用兵重點是消滅盤踞陝甘的廓擴,奪取蘭州,遮斷元順帝與西域的聯係。大將軍徐達遣都督副使顧時、參政戴德一路西來,廓擴卻避開正麵,明軍直取蘭州,鎮守蘭州的元平章張誌敬眼見元帝國已分崩離析,略事抵抗,便棄城而降。仗打得很順利。明軍遣指揮韓文鎮守,大軍便班師東歸了。廓擴當時正引兵屯居關中一帶,見明大軍撤走,一個長途奔襲,便兵臨蘭州城下。他原想可以一鼓而下,沒想到蘭州城防如此堅固,明將張溫又死戰不降。廓擴是騎兵,攻堅是弱項,圍城數月,竟不能下。廓擴帶兵作戰以來,向來是戰必勝,攻必克,沒想到在蘭州碰了硬釘子。而此時明援軍正在火速西進,領兵將軍便是大將平羌將軍馮勝。廓擴隻得撤圍而去。八月,馮勝率部抵金州(今榆中),州民樊誌昌開門迎降,元將賀宗哲反攻蘭州,被馮勝擊退。

局麵暫時得到穩定,明大軍東歸。十二月,廓擴看蘭州空虛,再發兵西來。蒙元騎兵就是這樣,利用速度上的優勢,倏忽而來,倏忽而去,來如疾風,去如驟雨,勝則殲敵建功,敗則元氣猶存。但廓擴的戰場輝煌注定到了夕陽無限好的光景,留守的明軍還是固守堅城,不與你打運動戰,你急著去。廓擴來脾氣了,你有城,我難道沒城,便以堅城對堅城,他在黃河南北各築一城,與明軍對抗。北城在今白塔山東側,東臨大沙溝,西北依山,南臨黃河,居高臨下,與明軍隔河對抗,南城則與蘭州城緊鄰,後人謂之:王保保城。

曠日持久的蘭州攻堅戰打響了。

馮勝再次西來,對手還是老對手,廓擴也許是舍不得他築的城了,也城門緊閉,深溝高壘,與馮勝對抗起來。守城顯然不是廓擴強項,明軍四麵圍定,晝夜攻打。廓擴分守兩城,中間隔河不能聯係,明軍的拋石機、火器一齊發作,兩座王保保城陷入火海。但廓擴也不是容易對付的,他以攻對攻,經常派出小分隊出城襲擊明軍。有一天,廓擴去蘭州以東沈兒峪抵擋明援軍,遭明主力猛攻,全軍傷亡殆盡,回城的路已斷,不得已,廓擴帶著老婆和幾個親隨,殺開一條血路,打馬向北狂奔,到靖遠一帶,前麵大河阻隔,後麵追兵將近,時值黃河發大水,上遊漂下許多樹木,在巨浪中招搖而下,廓擴情急智生,撂下戰馬,與親隨拉住一棵大樹,扶妻子坐上,借水勢漂流多時,居然渡過河去,趕往和林。順帝崩,太子繼立,他先前有恩於太子,後又有怨於太子,但大難當頭,君臣都盡釋前嫌,太子令他重掌軍隊,以備明軍。

那裏,才是他大顯神威的戰場。

而此時,元順帝亡後,其子愛猷識理達臘即位,仍稱大元皇帝,是為昭宗。朱元璋也正在籌劃二征漠北。此番征北,朱元璋動了老本,企圖畢其功於一役。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正月,北方千裏冰封萬裏雪飄,草枯馬瘦,正是用兵時節。明軍十五萬精兵分三路向北推進。徐達為中路,出雁門攻殘元中心和林;左副將軍李文忠為東路出居庸關取東北應昌府;馮勝為征西將軍直撲甘肅。

先說馮勝的西路軍。這其實是一支疑兵,目的在於策應中路,分散元軍注意力,中路取勝後,西東兩路兩頭夾擊,三路會師蒙古高原。西路軍穩固蘭州後,馮勝即遣穎川侯傅友德率驍騎五千,奔襲河西門戶西涼(今武威),敗元將失剌罕,急行軍至永昌,再敗元太尉朵兒隻巴親自鎮守的忽剌罕兒。馮勝則率軍西出湟水,越祁連山北上,直搗甘州(今張掖)。兩支大軍會師後,合攻掃林山(今酒泉北),陣斬元軍數百人,擒其太尉鎖納兒加、平章等高官多人。明軍愈戰愈勇,元軍兵敗如山倒,六月三日,明軍從酒泉北上,逼降元將上都驢,直搗元軍在河西的最後一個據點亦集乃路(今內蒙額濟納旗)。前有大軍苦苦相逼,後有大漠阻隔,元將伯顏帖木兒罕隻得舉城投降。一部元軍逃往別篤山口(今扁都口),明軍跟蹤追擊,獲其平章長加奴以下二十七名官佐,及牛羊十萬頭,隻有元歧王朵兒隻班逃走。傅友德窮追,連克瓜州(今安西)、沙州(今敦煌),獲金銀印、牛羊兩萬頭而還。十月二十四日,馮勝鞭敲金蹬響,人唱凱歌還。

河西戰事宣告結束。馮勝設置甘州、莊浪諸衛,築嘉峪關為界而將敦煌拋在關外,終明一世,明朝隻有短暫時間將勢力伸出嘉峪關外到哈密一帶。

這是後話不提。

且說廓擴帖木兒從蘭州潰圍而出,一路狂奔數千裏直到和林,喘息剛定,明中路大軍已殺來,一聽是明首席大將徐達,廓擴不覺豪氣又生,大將對大將,較量一番,見個輸贏,也好把在蘭州孤城裏憋的悶氣撒將出來。明軍勢大,徐達又善用兵,廓擴避其鋒芒,將主力藏於杭愛嶺,派小股部隊引誘明軍。戰一陣,元軍敗一陣,再戰再敗,明軍殺得興起,一路追殺而來。徐達久經戰陣,對方雖屢敗,但沒有使其傷筋動骨,他還是感覺得到的。此役,要的是殲其主力,他一路跟蹤而來,企圖與元軍主力決戰。至杭愛嶺,徐達駐軍登高了望,隻見周圍群山縱橫,中間窪地開闊,牧草茂密,天高雲淡,雄鷹盤空。草原一片靜謐。多年從軍,身曆多少血戰惡戰,徐達此時猛覺情形異常,太安靜了,安靜得有些反常。豐美草原,不見牛羊奔馳,不見兔走狐竄,不聞百鳥啁啾,抬頭隻見鷹擊長空,羽翅勃勃,如臨大敵。而此時,平地風起,茂草搖曳,沙沙作響,如千軍萬馬潛蹤息影而來。徐達暗叫一聲不好,忙令前隊作後隊,後隊作前隊,呈攻擊前進隊形,退出這片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