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建準先生喜畫畫,無論山水、人物,還是竹石、花木、禽獸、草蟲,幾乎無所不能,尤其擅長畫鞍馬、蛺蝶。將軍愛馬畫馬,自然對馬的習性及馬與人的情感關係理解得很透徹。先生畫馬以唐代畫馬精細工筆淡彩之風為主,毛色鮮活,骨肉勻稱,駿逸安閑,悠然自適,絕無嘶風踐雪,驍騰奮發之狀。他把馬的骨骼解剖與肌肉結體畫得非常準確,並對馬的神態、良馬駑馬的識別標準均融入畫之中。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他的一幅馬可換一匹真馬。故此,裴先生的馬在國內外,特別在隴原有其獨特的地位。
他喜畫蝶,畫麵多為池塘水景,池水清澈可鑒,萍藻參差,畫中每置一豔麗花朵,浮露水麵,便有彩蝶翩翩飛舞其上,千姿百態,天趣盎然。他的花鳥畫比較罕見,《桃花鴝鵒圖》軸,意境清新,妙趣天成,實屬難得之上品。畫麵桃幹挺拔,柔枝鮮嫩,春風搖曳中新花初放,嬌豔欲滴。一隻八哥棲於幹上,羽毛豐潤,體態輕盈。八哥之墨色光潔與桃花之緋紅點染相映成趣。先生花鳥畫的設色,獨擅古豔,足見其功力之深厚。其他如山水、竹石等,也各具手段。
裴建準先生之書法,初自唐碑人手,著力甚勤。他以顏、米為宗,兼襲明代諸大家之長,上溯魏晉,下迄明清,心慕手追,吸收諸家之長,終成自己風貌。裴先生的書法筆勢豐健俊美,榜書更見神韻,其擘窠大字更是久負盛名。他以剛柔精氣神入筆,以“氣”貫通,一掃常人行書俗風。書畫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氣質、氣度、氣勢;無氣而無生氣,無氣而不成宏體、宏願、宏圖。他不是在寫字,而是在“寫修養、寫人格、寫精神”。另須一提的是,他所有題物署名之“準”字的末筆,一豎都特別長,其奔放之勢如流泉飛注,一瀉千尺,頗能體現將軍的豪邁氣魄。裴建準先生的書法遒勁瀟灑,氣韻俊逸,廣臨碑帖,清穩厚重。國畫造型嚴謹,寓意雋永。畫作疏散蕭寥,荒率高古,為黃賓虹、溥新佘、張大千、俞劍華等名家激賞。他的書跡遍及隴右,蘭州商家之市招號匾,大多出自先生手筆,但因歲月湮沒,而今已蹤跡難尋了。可喜的是在蘭州後五泉至今仍存有他題寫的一塊匾額。遒勁的字跡依然顯示著先生不凡的書法功力。
新聞美術雜家裴廣鐸
裴廣鐸是裴建準先生的次子,1922年出生於甘肅渭源。他早年畢業於英美教會辦的學校“成都華西協合大學”,攻讀哲學、曆史,師從錢穆、蒙文通、顧頡剛、潘光旦、林語堂等著名教授學者。1949年9月參加工作,曆任蘭州市文聯、甘肅省文聯總幹事、副秘書長等職。1953年調《甘肅日報》任美編。在以後近半個世紀從事新聞美術事業的人生旅程中,他是位多產畫家,誠如他本人所言,他是一個雜家,各類藝術都有涉獵。他創作了大量版畫、漫畫、國畫、速寫、插圖及連環畫,創作出了不少佳作,分別發表於國內各報刊上。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的版畫成就令人讚歎不已。《山村春早》、《蘭州近郊》、《巴裏坤草原》、《黃河之濱》等作品,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裴廣鐸的美術生涯和個性曆程,從其作品中便能嗅出他對這片熱土的摯愛,散發著西北泥土的芳香,折射出時代的風貌。
記得近半個世紀前的大躍進年代裏,人們幾乎天天能從《甘肅日報》上看到裴廣鐸先生的各種插圖,有速寫、版畫、風俗畫、素描等等。畫家的作品幾乎成了美術愛好者們每日談論的話題和模仿的範本,畫家成了大家崇拜的偶像。
裴廣鐸無論畫人物、風光、動物,均以禪學觀念深入其中,物我合一,因此,筆勢生動,物象感人。他為人謙和,精神灑脫,他的速寫跟精神一樣瀟灑,運筆自如,畫風流暢,其寫生,有旖旎迷人的巴山蜀水,又有水牽“龍王”躍旱塬的水利建設工地;有激流奔騰的長江三峽,又有機器歡歌鋼焰飛濺的工廠;氣吞雲天的黃鶴樓,雄壯恢弘的葛洲壩,情歌唱醉蓮花山的花兒會,豐收喜悅的鄉村父老,幅幅速寫情漫於懷,流溢著作者嫻熟的技巧和靈便自如的藝術表現手法,反映大自然氣息和時代印轍的執著。他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有的作品獲獎,有的作品被選送出國交流,或被收入畫集。如《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漫畫卷》、《別了,愚昧迷信》、《黑白版畫集》等。出版大型連環漫畫套書《漫畫絲綢之路》中的《漫畫敦煌》分冊;與郭文濤合著連環畫冊《紅河激浪》。盡管“文革”中裴老同許多正直的藝術家一樣備受摧殘,但厄運使裴老對社會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1986年離休後,裴廣鋒仍然長年深入到草原,牧場、廠礦及農村,用漫畫、速寫等反映祖國新貌和地方風土人情。
裴廣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顧問、省政協第六屆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漫畫學會副會長及名譽會長、甘肅省文史館館員、甘肅省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等。1997年中國新聞獎新聞漫畫三等獎獲得者,1997年甘肅敦煌文藝獎二等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