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論科技的作用(2)(1 / 2)

摘自(朝鮮)金日成《徹底貫徹人民保健法》《金日成文選》(1980—1986年)第16—17頁

“科學與技術是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的方法和手段,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必不可少的條件”。科學與技術也是推動生產力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誠然,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仍然是最強大的動力。在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性質必須互相適應、互相影響。這不單是由於生產關係的改變會使生產力能自由地發展,而且,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也會促進生產關係的改變和完善。這種相互影響的關係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矛盾統一的辯證規律。

摘自(越南)國家科學委員會經濟研究院《越南經濟》第94頁

要把科學技術作為一種動力、一種巨大物質力量加以應用以把我國經濟推向前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略應該是社會經濟長期發展戰略的基礎,後者決定著科技工作的方向。

摘自(越南)陳儉《1986—1990年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和任務》《東南亞研究資料》1986年4期第107頁

必須努力發展科學,同時努力建立物質和技術基礎。有了科學才能很好地建立物質和技術基礎,而且才有可能很好地使用這個基礎。

摘自(越南)謝光寶《科學為生產和戰鬥服務的二十年》《東南亞研究資料》1966年1期第6頁

新加坡工業已經從早期的勞動密集類型發展到今日的技術密集類型,如果我國要繼續保持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更進一步,向知識密集的經濟活動進軍。因為在今天,技術是可以用錢購買的,新加坡可以向有關國家購買到的技術,鄰國也一樣可以買到。知識密集的工業,意味著我國需要從事研究與發展活動,以改進現有技術,應用本身的知識,對技術善加利用,而不單單隻是懂得使用技術來進行生產而已。

摘自(新加坡)楊勝德見新加坡《聯合早報》1989年9月1日

20世紀是一個具有巨大活力的時期。近50年來的發展和物質進步,或許比以往500年所發生的還要多。人學會了控製一度威脅他的許多天災。他學會了縮短距離。他學會了把他的聲音和形象穿過海洋和大陸傳到遠方。他深入地探測自然的奧秘而學會了如何使沙漠開花,使地球上的植物增加產量。他學會了如何把封鎖在最小的物質分子中的無限力量解放出來。

摘自(印度尼西亞)蘇加諾《讓新的亞洲和新的非洲誕生吧!》《蘇加諾演講集》第217—218頁

科學就不顧這些終極目的而隻注視著實際。它使世界向前飛躍,建立了一個光輝燦爛的文明,開辟了無數增進知識的大道,並把人類的能力增大到如此程度,使得人類始能想像到他是能夠戰勝和改造他的自然環境的。人類差不多變成一種地質力量,用化學、物理和其他的許多方式來改變這地球行星的麵貌。然而當這可惱的大自然秩序似乎完全為人類所掌握,並由他隨心所欲地改變它的形狀的時候,卻有一些基本上的欠缺,而且某種重要的因素也失去了。終極目的的知識在科學裏是沒有的,就連對眼前目的的理解在科學裏也是沒有的,因為任何關於人生目的的東西,科學都不曾告訴我們。在控製大自然上是如此強有力的人類卻無力量控製他自己,而他所創造的那個怪物卻到處亂闖。也許生物學、心理學以及其他類似的科學的新發展和生物學與物理學的解釋可以幫助人類比較以前更能理解和控製自己。不然的話,在任何這些進展充分地影響人類生活之前,人類或將毀滅他所建立的文明而須從頭另行開始。

摘自(印度)尼赫魯《印度的發現》第10章第679頁

可是,我確信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已使人類生活發生的革命性的變化比曆史長期過程中任何其他時代為多,並且為更進一步的和更徹底的變化以及更根本的改變打開了門徑,而逐漸引向長期被認為不可知的那個大門。科學的技術成就是極為顯著的;它能將匱乏的經濟轉變為充裕的經濟,這能力是明顯的。

摘自(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印度的發現》中文版第1章第23頁

沒有科學,就不可能有發展。沒有科學,就不可能有可持續的發展。沒有國際科學界的合作,就不可能有持久的世界和平。全世界期待著科學界為人類的未來、為人類未來的繁榮、為實現紮根於非暴力的無核武器世界作出最大的貢獻。

摘自(印度)拉吉夫·甘地《在印度科學大會的講話》《印度總理拉吉失·甘地的世界觀》第64頁

我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科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裏,世界在不斷地發生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變化。這個突飛猛進的時代實在使人眼花繚亂。但是,盡管科學技術已把這個世界裝飾得非常美妙,仍能看到幾尺漂動的烏雲給這世界罩上一層陰影。自然科學發展了,而宗教、哲學、道德、政治、藝術卻衰退了。這就使世界失去了平衡。須知,自然科學既可以把人類帶上太空,也可以把人類推入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