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慧日和慧月二人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慧日對慧月輕聲說道:我們出去轉轉。慧月心領神會。他們一骨碌爬起來,來到大院中,抬頭仰望天空,除了看到滿天閃爍的星星外,還看到晴朗的神秘的夜空發出深蔚藍色的光芒。慧日覺得這深蔚藍色的夜空有一種說不清楚的奇妙的感覺。慧日眼睛看著茫茫夜空自問:為什麼整個天空會發出蔚藍色的光芒呢?是否這蔚藍色的光芒就是宇宙壓力的來源呢?
第二天,慧日和慧月一大早就踏雲來到科學院,找到科學家魯學智。魯學智把他們領到一個學習區,那裏有書桌,在書桌上擺放著電腦和投影儀。他們在一張書桌旁坐下,魯學智說道:你們是不是有什麼新的發現?慧日和慧月就把他們練功時身體感覺到宇宙壓力的體會跟魯學智說明,魯學智聽完,沒有表態,隻是說:我給你們講一個科學家的故事,你們聽聽,也許對你們有所幫助。接著,魯學智講了下麵的故事:
1965年,美國新澤西州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兩位科學家,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希望用一個非常靈敏的微波探測器做一些射電天文方麵的研究,在正式研究之前,他們決定先對使用的儀器進行嚴格的測試和校準,在這過程中,他們發現,微波探測器收到了比預想的要大的多的一種噪聲,噪聲來源是什麼呢?他們想可能性很多,是不是儀器本身有噪聲,或從天線傳到儀器之間的線路有問題,或地麵或大氣的輻射,或附近有人工幹擾。他們倆做了大量的實驗,采取各種手段消除這些噪聲。
首先他們分析,實驗室就在紐約附近的小山上,是不是城市的噪聲傳過來的呢,他們把天線對向紐約,結果沒發現任何特別的變化,這意味著紐約並沒有發出那種頻率的噪聲。不管把天線對著哪個方向,煩人的噪聲總是揮之不去。即使把天線指向天空,噪聲依然存在。把這些可能性一一排除後,還是沒有找到噪聲的來源,噪聲依然存在。他倆心想,既然噪聲與方向無關,是不是天線本身的問題呢,他們檢查以後發現,天線裏麵住了一對鴿子,在他們接管這裏之前,天線閑置了很長時間,鴿子住在裏麵弄得到處都是鴿糞,他倆覺得這下總算找到根源了,他們花了兩個星期清除鴿糞,並把鴿子送到離貝爾實驗室最遠的分公司。這事以後,奇怪的無線電噪聲仍然不斷。
他們知道,當探測器傾斜地指向天空時,從大氣層裏來的噪聲應該比原先垂直指向時更強,因為光線在沿著靠近地平線方向比在頭頂方向要穿過更厚的大氣。然而,不管探測器朝什麼方向,這奇怪的噪聲都是一樣的,所以它必須是從大氣層以外來的,並且在白天、夜晚、整年,也就是甚至地球繞著自己的軸自轉或繞太陽公轉時也是一樣的。這表明,這奇怪的噪聲必須來自太陽係以外,甚至星係之外,否則,當地球的運動使探測器指向不同方向時,噪聲必須有不同的變化。事實可以推斷出,這奇怪的噪聲必須穿過我們可觀察到的宇宙的大部分,並且由於它在不同方向都一樣,至少在大尺度下,這宇宙也必須是各向同性的。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不管我們朝什麼方向看,這噪聲的變化總不超過萬分之一。上麵的偶然發現,就是被科學家後來命名的“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發現“微波背景輻射”的這兩位美國科學家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慧日說道:這個發現與兩千多年前老子的發現,是不是如出一轍呢?!美國科學家用的是儀器,而練功的老子用的是身體,身體感受壓力的靈敏度並不比儀器的靈敏度差。我們練功人對此深有體會。
慧月接著問道:魯老師,您剛才提到太陽係和星係,他們是什麼概念?魯學智說道:好的,今天我就先講一講太陽係和星係。魯學智打開一個投影機和一台電腦,並在電腦中插入了一張光盤,在大屏幕上出現了有關星球和星係的動畫。
魯學智一邊手指屏幕,一邊給慧日和慧月講解:所謂太陽係,就是包括我們居住的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動,就構成了太陽係。太陽是太陽係的中心,也是發光發熱的物體,科學家稱之為恒星,恒星的質量一般都很大;行星是不發光的、並且是質量比恒星小很多的星球,行星圍繞著恒星轉動;衛星是比行星的質量更小的星球,它們不發光,並且是圍繞著行星轉動,就像我們幾乎每天晚上都能夠看到的月亮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的衛星,衛星的數量可以有好幾顆。在晴朗的夜晚,我們用肉眼看到的許多發光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恒星。恒星的質量千差萬別,有的恒星光度比太陽大幾萬倍,叫巨星;有的恒星光度比太陽大幾百萬倍,叫超巨星,超巨星的體積也非常大;光度比太陽小幾千到幾萬分之一的叫矮星;體積非常小的叫白矮星,有的隻有地球的幾十分之一,但密度非常高,質量特別大;中子星是比白矮星體積更小,密度更高,質量更大的恒星,中子星還發出能量非常大的脈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