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處黃河中下遊,自古以來就是以農業為主。這裏有古老的農業、古老的農村、古老的農民,人們長期過著務農生活,堅持“以農為本”,所以民風一直古樸。他們始終維係“戀土情結”,保持著“土裏土氣”,所以這裏的人們厚道、純樸。他們在拙樸的外表下,卻有著一付“古道熱腸”,熱情好客,人情味十足。尤其是在農村,他們待客非常實在,招待的飯菜十分豐盛,都用大號碗盤,份量很足,並要勸酒,讓你難以接受。
河南人靠天吃飯,以土為生,按五行方位,位於中央,屬土,所以這裏人們的性情都帶有“土性”特征。河南人由於受古代傳統的尊崇皇上觀念影響,所以無形中養成崇上意識,凡上級指示或號召,他們都深信無疑,百分之百地響應、執行,幾乎沒有自我意識和自主精神。河南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他們無獨立個性及人格尊嚴;無能動性、創造性,絕對服從權威;這是束縛河南人的惰性心理,是在權威麵前的奴性表現。他們循規蹈矩,經古不變,保守封閉,事事隨大流,忌冒險,取法於中,隻求四平八穩,明哲保身,唯從謙卑;凡事謙讓,與世無爭,知足常樂。小農的生活使他們養成了重農抑商、顧家戀鄉、安貧樂道、求安穩、怕風險、不思進取的小農意識。使他們眼界受到限製,背上了沉重的曆史包袱和精神枷鎖,在當今邁向現代化時,步履艱難。
就說解放後曆次運動中,河南都走在全國最前列,在反右時,河南的右派出得最多,有人甚至誇大說是占了全國的一半,純粹是為了響應中央指示,超額完成“任務”。人民公社是河南人最早成立的;吃大食堂,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河南人動作最快;放衛星又是河南人盲目放得最高;大煉鋼鐵,河南人不遺餘力地執行。隻要上頭一下命令,河南人肯定緊跟不遺。從而形成河南人隻是一味緊跟,他們本著上頭讓幹什麼,他們才敢幹什麼,上頭不讓幹的,他們堅決不幹。貌似步步緊跟,實際上步步都跟不上,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後,表現得最為明顯。
但河南人仍然老實憨厚和樸實善良,他們忠厚無比,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他們能吃苦耐勞、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謙虛謹慎。他們與人相處以誠相待,不拘小節,不玩嘴上功夫,顯得很敦厚。古代留傳的“愚公移山”傳說故事和當代林縣人民修築的“紅旗渠”精神,充分表現了自強不息、特立獨行的中原風骨和中原人格,是永遠值得人們傳頌和學習的。
河南人的語言中有一個很突出的字,這就是“中”。直到現在河南人仍然愛說“中”字。他們不說“行”,不說“可以”,不說“同意”,一律都說“中”來表示自己同樣的意思。河南人說話越來越簡單,往往簡單到經常使用單字來表達意思。這種說話方式的普遍化,看似實用和簡潔,實際上過於省略了敘述過程,從而也就省略了態度和感情,使話語顯得越來越生硬和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