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德哈布其拉岩畫群
烏德哈布其拉岩畫群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烏蘭塔塔拉嘎查東南6.3千米處,海拔2223米。烏德哈布其拉,意為像門一樣的山口子。岩畫刻於烏德哈布其拉河溝兩側山峰的石壁上,在長約300米的陡峭石壁上分布著100餘幅岩畫。岩畫畫麵清晰,內容豐富,題材多樣,主要有虎、北山羊、騎者、馬、牛等。根據岩畫中的老虎推斷,該岩畫群為春秋戰國時期匈奴部落的作品。
陶蘭高勒手印岩畫
陶蘭高勒手印岩畫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西尼呼都格嘎查西偏北12.6千米的雅布賴山脈腹地,海拔1616米。陶蘭高勒係蒙古語,意為胡楊河溝。岩畫點地處一個山洞中的石壁上,山洞位於一條大體呈東西走向的山溝的北側山腰上,山洞距溝底約40米,洞內石壁上共有23個紅色露地陰形手印,多數印在洞頂石壁上,另有符號1個。岩畫點正南方約500米處有一個牧戶(謝功德家),現無人居住;西南方約300米處有一口水井和一個小型菜園。在此山溝兩側還有7處遺址。陶蘭高勒洞窟的手形岩畫與阿拉善右旗發現的布布洞窟岩畫在作畫環境、處所,畫麵的保存情況,作畫的顏料、顏色,手形的數量、形狀、排列以及製作手法上,都存在著驚人的一致性,說明手形岩畫與西方發現的舊石器時代西班牙的卡斯提裏奧洞窟岩畫和法國的加加斯洞窟岩畫在時代上是相近的,至少是屬於社會發展的同一水平線上的作品。
敖包圖庫榮岩畫群
敖包圖庫榮岩畫群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伊和呼都格嘎查東南21千米處,海拔1753米。敖包圖庫榮係蒙古語,意為棕色的敖包。岩畫分布在敖包圖庫榮四周的山峰頂部及河溝崖壁的黑色岩石上。在1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共發現岩畫120餘組。岩畫的內容有騎者、狩獵、北山羊、鹿、老虎、符號、圖案、文字等。岩畫製作手法主要采用磨刻法和鑿刻法,刻痕較淺,畫麵清晰,線條古樸粗獷,由於自然損壞嚴重,已模糊不清。根據岩畫內容及色澤初步判斷,該岩畫群為青銅時代至元代的作品。
牧呼日烏蘇岩畫群
牧呼日烏蘇岩畫群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伊和呼都格嘎查南偏東約20.6千米的牧呼日烏蘇,海拔1826米。牧呼日烏蘇係蒙古語,意為河溝頂端的水。岩畫分布於一條南北走向的河溝東岸的黑色岩石上,在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50米的黑色岩石帶上發現岩畫50餘組。岩畫內容有北山羊、馬、盤羊、騎者、放牧、弓箭手、古藏文、圈狀圖案等。岩畫主要采用鑿刻法,線條粗獷,畫麵清晰,形象生動。畫麵之間有明顯的疊壓打破關係,應包含不同時期的作品。
哈布其日岩畫群
哈布其日岩畫群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伊和呼都格嘎查東南21.7千米處,海拔1713米。哈布其日係蒙古語,意為狹窄的河溝。岩畫分布於哈布爾井兩側山丘頂部及中部的黑色崖壁上。在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300米的範圍內分布著120餘組岩畫。岩畫內容豐富,題材多樣,有騎者、弓箭手、文字、符號以及北山羊、鹿、犬、馬等。製作手法為磨刻、鑿刻。由於岩畫刻畫在岩脈的破碎帶上,表麵自然開裂,對岩畫有所損壞,部分已模糊不清。根據岩畫內容初步判斷,該岩畫群為青銅時代至明清時期的作品。
大花黑嶺岩畫群
大花黑嶺岩畫群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伊和呼都格嘎查東南21.1千米處,海拔1831米。岩畫群地處雅布賴山脈中部的大花黑嶺山峰周圍,四周山峰陡峭,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岩畫分布在山峰頂部或山脊一條條黑色的岩石帶上,在長約600米、寬約200米的範圍內發現岩畫50餘組。岩畫內容有北山羊、放牧、騎者、馬群等。製作手法為鑿刻、線刻,線條粗獷,刻痕較淺。根據岩畫有關內容初步推斷,該岩畫群應為青銅時代少數民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