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完善的教育體係(1 / 3)

最早的學校——泥版書屋

文字的發明,是兩河流域對世界文明的最大貢獻,有了文字,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學校以及有關的書吏。世界上最早的學校誕生在兩河流域,即“泥版書屋”。這所學校,據考古學家推算,建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大約比埃及最早的宮廷學校還要早1000年。

20世紀30年代,考古學家在兩河流域上遊的名城馬裏發掘出了一所房舍,後來經過考證,得知這是學校的遺址。這所房舍規模不大,隻有一條信道和兩間房屋,大間房屋呈長方形的布局,長13.4米、寬7.6米;小間麵積要比大間房屋小很多,大概隻有大間的三分之一。大間房屋可容納4排座位,可以坐45人左右,小間房屋可容納3排座位,可以坐20人左右。

從其規模和設置來看,很像一所學校的教室。奇怪的是,房屋裏並沒有發現講課用的講台,但在裏麵發現了很多泥版,像是學生的作業和“課本”。因此,考古學家推斷,這是一所學校。

早在20世紀初,考古學家就在蘇美爾的重要城市舒路帕克發掘出了大量的泥版,經過艱難地破解,才最終確定了它們的真實身份——泥版學生課本,即“教科書”。

學者將發掘的學校遺址歸為三種類型,一是設立在王宮附近的學校,由王宮出資,專門為貴族子弟服務,比如在拉爾薩、烏魯克和馬裏等地發掘的學校遺址;二是靠近神廟的學校,由神廟建立,用來教授一些宗教知識;三是臨近書吏居住區的學校。對於這三類學校究竟誰占據著主要地位,就現在所能掌握的資料來說還不能作出結論。隻能有待考古的進一步發掘和曆史學家的研究。

蘇美爾的學校稱“埃杜巴”,是“泥版書屋”的意思,還可以叫做書吏學校。學校的校長叫“烏米亞”,是“最有學問的人”的意思,也被稱為“學校之父”,是學校中最有威望的老師。教師在蘇美爾語中叫“泥版書屋的書寫者”,蘇美爾學校的教師,和我們現在的教師一樣,也喜歡舞文弄墨,寫寫文章,一般是一個人負責一個學科的教學。學校裏也有助教,助教被稱為“大師兄”,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協助好教師做好課外準備工作。如負責給學生準備泥版、檢查作業、批改作業,幫助學生複習功課,解答疑難。學校還有其他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如美術老師專門教授繪畫,語言老師專門教授語言交際和辯論。教學管理人員則負責學生的課程安排,圖書館和其他後勤工作,還要負責對學生實行獎懲。表現好的給予表揚,對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則實施處罰。

從發掘的泥版文書中,可以判斷在課程設置上大體可以分為三類——語言、科技知識以及文學創作。其中,首先要學的就是語言課程,它是最基礎的。學生要首先學蘇美爾語,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神廟祭司和各種宗教活動。蘇美爾語也是一種顯貴階層的語言,隻有掌握了蘇美爾語,才有晉升的可能,而且懂得蘇美爾語,是有教養、有素質的體現。除了要學習蘇美爾語外,學生還要學習計算、幾何以及其他科學知識,是為了適應管理土地和商業貿易活動的需要。在蘇美爾出土的一些教科書,內容涉及多種學科,比如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以及天文學、地理學等。在出土的文學教材中,學生要背誦、抄寫文學作品,其文學體裁不限,有神話、寓言、諺語、格言、史詩等。在學習這些作品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模仿創作。

最早的圖書館——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19世紀中期,考古學家在尼尼微王宮的遺址中發現了一個房間,在房間地麵上清理出了很多楔形文字泥板文書。後來經過學者的解讀,得知這些泥版文書中有許多王室檔案庫的重要文獻,還有許多優秀的巴比倫文學作品的抄本。在後期的挖掘中,發現了很多這樣的房間,而且裏麵都有泥版文書。經過學者們的苦心研究,最終確定這裏為一座圖書館,也就是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是現今已發掘的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從時間上來看,要比埃及著名的亞曆山大圖書館早400年,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是以亞述末代國王亞述巴尼拔的名字命名的。亞述巴尼拔有才學、喜歡讀書,並能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用於治國。在他的治理下,亞述帝國的疆域進一步擴大,因而他也得到了“偉大英明及世界之王”的美譽。亞述巴尼拔認為:治理國家,必須要博覽眾書,隻有這樣,才可以學到治理國家的知識……讀書有很多益處,比如可以擴充人們的知識麵,教會人們技藝,還可以培養高貴的氣質和胸懷。因此,為了滿足這種需要,他在首都尼尼微修建圖書館,即亞述巴尼拔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