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莆田與廣東的媽祖文化交流側記(1 / 2)

張明星

福建與廣東地域相鄰,媽祖文化更把福建莆田與廣東各地從信仰上緊密聯係起來,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地處沿海的汕尾市媽祖廟宇密布。據統計,汕尾市共有一百多座天後宮。有道是“海豐出人,陸豐出神”,陸豐市有五十多家媽祖文化研究機構和媽祖宮廟,一百六十多萬人口中約有80%信仰媽祖。宋元之際,由於戰亂,從福建莆田一帶的林氏族人遷徙到陸豐時,就把媽祖信仰的習俗也帶到了陸豐,並代代相傳下來。陸豐市媽祖文化研究會成立於2002年7月,位於曆史悠久的汕尾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福山天後宮,為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全市共有十多家天後宮被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吸納為會員單位。該研究會會長林永欣先生熱心研習和傳播媽祖文化,經常為群眾做好事、實事,不定期編印“會訊”、舉辦圖片展覽、組織演出和印發有關媽祖文化的活頁宣傳材料等,並組織興建媽祖文化公園、塑造了高達24.99米的媽祖石雕塑像等,並榮獲首屆中華媽祖文化知識競賽冠軍。媽祖文化活動在陸豐紅紅火火、熱熱鬧鬧。2006年7月21日,《中華媽祖》雜誌社張副社長等一行深入陸豐城東、南塘、碣石、金廂等地各地考察,開展媽祖文化交流活動,並與有關團體進行了交流座談。2006年11月下旬,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組織莆田市的兩百多名民俗文藝隊員,前往陸豐市開展媽祖文化交流活動,這也是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以來首次組織的跨省媽祖文化交流。在為期3天的交流活動中,由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組成的女子車鼓隊、莆田市賢良港天後祖祠組成的高蹺隊、莆田市文峰天後宮組成的蓮花燈隊和腰鼓隊,與陸豐碣石烏坭天後宮組織的舞獅隊、舞龍隊、麒麟隊、魚燈隊等二十多支民間文藝隊伍舉行了盛大的媽祖文化踩街活動。莆田市的民俗文藝隊還在陸豐市區、福山天後宮進行了文藝表演活動。在陸豐市期間,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代表、《中華媽祖》雜誌社副總編楊步青先生還代表協會向福山天後宮贈送牌匾,在福山天後宮設立了《中華媽祖》雜誌廣東總發行站,並參觀了福山媽祖巨型石雕聖像安裝工地。莆田賢良港天後祖祠董事長林自弟與陸豐福山天後宮林永欣先生簽訂了結盟書,結成至親廟。

2009年2月15日至22日,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張克輝先生應廣大媽祖信眾的盛情邀請赴廣東、海南專題考察媽祖文化,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國良及相關人員隨同考察。張克輝會長此行的目的是了解各地媽祖宮廟開展活動的情況,增進協會與各媽祖宮廟之間的溝通,進一步弘揚媽祖精神,傳播媽祖文化,堅持以媽祖文化為紐帶,推進海峽兩岸交流交往。2月16日至18日,張克輝一行考察了廣東深圳赤灣天後宮、西麗天後宮,汕尾鳳山媽祖廟、陸豐福山天後宮、碣石烏坭天後宮。考察中,張克輝會長一邊聽取相關媽祖宮廟負責人對媽祖宮廟的曆史沿革、廟區建築藝術風格、民俗文化活動內容、媽祖聖跡和傳奇故事的介紹,一邊詢問他們每年開展哪些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台胞、台商來朝拜媽祖的人數的多少同台灣媽祖宮廟開展聯誼交流的情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