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重諸侯勢足以專製,力足以行逆,雖令冠處女,勿謂無敢;勢不足以專製,力不足以行逆,雖生夏育,有仇讎之怨,猶之無傷也。然天下當今恬然者,遇諸侯之俱少也。後不至數歲,諸侯皆冠,陛下且見之矣。豈不苦哉!力當能為而不為,畜亂宿禍,高拱而不憂,其紛也宜也,甚可謂不知且不仁。
夫秦自逆日夜深惟,苦心竭力,危在存亡,以除六國之憂。今陛下力製天下,頤指而如意,而故稱六國之禍,難以言知矣。苟身常無患,但為禍未在所製也。
亂媒日長,孰視而不定,萬年之後,傳之老母弱子,使曹、勃不寧製,可謂仁乎!
○五美(事勢)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從製。諸侯之君敢自殺不敢反,誌知必菹醢耳。不敢有異心,輻湊並進而歸命天子。天下無可以徼幸之權,無起禍召亂之業,雖在細民,且知其安,故天下鹹知陛下之明。
割地定製,齊為若幹國,趙、楚為若幹國,製既各有理矣。於是齊悼惠王之子孫王之,分地盡而止,趙幽王、楚元王之子孫,亦各以次受其祖之分地,燕、吳、淮南佗國皆然。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諸侯之地其削頗入漢者,為徙其侯國及封其子孫於彼也,所以數償之。
故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故天下鹹知陛下之廉。
經製一定,宗室子孫慮不王。製定之後,下無倍背之心,上無誅代之誌,上下歡親,諸侯順附,故天下鹹知陛下之仁。
地製一定,則帝道還明,而臣心還正;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貫高、利幾之謀不生,棧奇、啟章之計不萌,細民鄉善,大臣致順,上使然也,故天下鹹知陛下之義。
地製一定,臥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社稷長安,宗廟久尊,傳之後世,不知其所窮。故當時大治,後世誦聖。
一動而五美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
○製不定炎帝者,黃帝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夫地製不得,自黃帝而以困。
以高皇帝之明聖威武也,既撫天下,即天子之位,而大臣為逆者,乃幾十發。
以帝之勢,身勞於兵間,紛然幾無下者數矣。淮陰侯、韓王信、陳豨、彭越、黥布及盧綰皆功臣也,所嚐愛信也,所愛化而為讎,所信反而為寇,可不怪也?地理蚤定,豈有此變!陛下即位以來,濟北一反,淮南為逆,今吳有見告,皆其薄者也。莫大諸侯澹然而未有故者,天下非有固定之術也,特賴其尚幼,倫猥之數也。且異姓負強而動者,漢已幸而勝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襲是跡而處,骨肉相動,又既有征矣,其勢盡又複然。殃禍之變,未知所移,長此安窮!明帝尚不能以安,後世奈何?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所剝割,皆象理也。然至髖髀之所,非斤則斧矣。仁義恩厚者,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製,此人主之斤斧也。勢已定,權已足矣,乃以仁義恩厚因而澤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誌。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製,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刃不折則缺耳。胡不用之淮南、濟北?勢不可也。
○審微(事勢)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非以小善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為一足以亂國家也。當夫輕始而傲微,則其流而令於大亂,是故子民者謹焉。
彼人也,登高則望,臨深則窺。人之性非窺且望也,勢使然也。夫事有逐奸,勢有召禍。老聃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管仲曰:“備患於未形。”上也。語曰:‘焰焰弗滅,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智禁於微,次也。
事之適亂,如地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麵,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裏也。
昔者,衛侯朝於周,周行人問其名,曰:“衛侯辟強。”周行人還之,曰:“啟強、辟強,天子之號也,諸侯弗得用。”衛侯更其名曰“<火為>”,然後受之。
故善守上下之陛者,雖空名弗使逾焉。
古者周禮:天子葬用隧,諸侯縣下。周襄王出逃伯鬥,晉文公率師誅賊,定周國之亂,複襄王之位。於是襄王賞以南陽之地,文公辭南陽,請即死得以隧下。
襄王弗聽,曰:“周國雖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
以地為少,餘請益之。”文公乃退。
禮:天子之樂宮縣,諸侯之樂軒縣,大夫直縣,士有琴瑟。叔孫於奚者,衛之大夫也;曲縣者,衛君之樂體也;繁纓者,君之駕飾也。齊人攻衛,叔孫於奚率師逆之,大敗齊師。衛於是賞以溫叔孫於奚辭溫,而請曲縣、繁纓以朝,衛君許之。孔子聞之,曰:“惜乎!不如多與之邑。夫樂者,所以載國;國者,所以載君。彼樂亡而禮從之,禮亡而政從之,政亡而國從之,國亡而君從之。惜乎!不如多與之邑。”宓子治亶父。於是齊人攻魯,道亶父。始,父老請曰:“麥已熟矣,今迫齊寇,民人出自艾傅郭者歸,可以益食,且不資寇。”三請,宓子弗聽。俄而,麥畢還乎齊寇。季孫聞之,怒,使人讓宓子曰:“豈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熟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猶可,聞或以告,而夫子弗聽。”宓子蹴然曰::“今年無麥,明年可樹。令不耕者得獲,是樂有寇也。且一歲之麥,於魯不加強,喪之不加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