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的生活中,我們牽掛太多,思慮太多,太在意個人得失與形象,太在意旁人的目光與議論,這導致我們活得緊張,活得勞累。活得緊張,活得勞累,原因何在?原因在於缺乏安全感,或者說心難安。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一個人做了虧心事會心難安,主要表現是內疚、悔恨和恐懼。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請盡力彌補造成的不良後果,記住,什麼時候都不要嫌晚。一個人由於欲望的不滿足也會心難安,這種狀況比較普遍。其實,不是沒有飯吃,不是沒有地方住,不是沒有錢花,但就是心難安穩下來。除此之外,一個人由於情感的卻失也會導致心難安。
要想心安,我們必須給心靈找一個歸宿。常言道,心中有佛人自安。佛的精神和教化能使我們心安。
佛說,我佛慈悲,要多行善事,行善能積德,德多心安。佛說,諸惡莫作,惡有惡報,無惡,無愧於心,心自安。佛說,要放下,放下該放下的東西,人才不會累,人不累心會安。佛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要奢求太多,摒棄不該有的欲望,心澄清自會心安。佛說,要保持平常心,以平常心待人接物,才不會有失偏頗,中正心則安。佛說,活就要活得灑脫一些,豁達一些,超然灑脫心自安。佛說,寬容是度量,寬容別人心則無記恨,無記恨心會安。佛說,感恩是一種善行,常懷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澤,心境自然安寧。佛說,把塵世中的事要看透,看透了就會自在,自在則心安。佛說,滾滾紅塵,緣來緣散,我們要隨緣,隨緣心會釋然,釋然心會安。
本書共分十篇,分別是:慈悲為本,為善心安;諸惡莫作,無惡心安;放下諸多事,心中自然安;無求則無敵,無敵則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灑脫,豁達心安;寬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懷感恩情,心中自然安;看透釋然,自在心安;隨緣而行,隨遇而安。本書以佛的理念通俗而又深刻地闡述了“心中有佛人自安”這個主題。書中還著重例舉了一些生活中讓人難以心安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俗之事,並指出了解決之道。另外,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佛理知識,書中還穿插了“拈花一笑”、“佛心慧語”、“世俗佛理”、“佛心故事”、“佛語今譯”、“佛趣軼事”等版塊內容。通過閱讀本書,你會感到:隻要我們心中有佛,佛就與我們同在。
佛說,憎恨心、傲慢心、冷淡心、憤怒心、不安暴躁心、奪取心、猜疑心、憂愁心、固執心、偏狹心、恐怖心、利己心、忘恩心、卑視心、悲傷心、不平不滿心是招來疾病、貧窮、混亂、不幸的念波;寬恕心、尊敬心、明朗心、無我心、自在心、和平心、信仰心、歡喜心、虔誠心、深切心、赦免心、抱恩心、感恩心、施舍心、愛心、勇往直前心是招來和平、安詳、健康、幸福的念波。
天堂與地獄,就在一念間。心中有佛人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