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慈悲為本,為善心安(4)(1 / 3)

某報紙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家商場搞促銷活動,發放二百件羊毛衫,免費試穿一周,如果不滿意,可以把羊毛衫退回來,如果滿意,一周後就來交錢。結果一周過去之後,隻有四五件羊毛衫退還回來,其它的杳無音迅,此舉令廠家大為失望。也許那些人在為免費得到了一件羊毛衫而竊喜,卻不知失去的是無比寶貴的尊嚴。

早在二年多年前,孔子就曾說過:“人無信而不立”。意思是說人要是不講誠信,社會上沒有你立足的地方。在幼兒園時,老師就教過“曾子殺豬的故事,由此可見,誠信、為善是多麼重要啊!

當然,在我們身邊大多數人還是誠實守信的,如某冰箱廠的廠長把六七台不合格的冰箱放在台上,帶頭用鐵錘砸毀了這些冰箱,廠長本可以不砸冰箱的,可是丟了信譽,損失更大。

誠實守信說起來簡單,但很難從一個人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是否是一個誠實的人。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公民,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智慧禪心

1.成敗得失皆有憑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甚至每一個表麵看起來最偶然的成功,都有其內在的必然因素。成敗得失皆有憑,不可等閑視之。有人會問,為什麼我比那些成功人士更努力卻不得成功?成敗得失到底憑什麼?一個人成功的取得,莫不緣於其前世的福報和今生的正確努力。福報由前世行善積德而來,而今生的努力可是一門科學——成功學,那裏包含了人生全部的仁智勇。最值得一提的是,隻有把個人的成敗得失與大眾的利益和需求捆綁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取得不朽的成功。當我們努力拚搏卻一再失敗時,我們要反省:是自身福德積得不夠,還是努力方向的錯失。

2.成敗得失轉頭空

從宏觀上看,地球在宇宙間不過如同微塵,而我們人類恰似塵中之塵。塵土般的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再大,把它放在宇宙的大坐標裏觀察,豈不都比我們眼中的蛙噪蟬鳴還微末虛空得可以忽略不計?正所謂“至大有小相”,故而,那點成敗得失有什麼值得在心的呢?從微觀上看,我們身上的細菌、我們肚裏的蛔蟲以及我們家中豢養的小狗,這些與我們休戚與共的生命,哪一個會看到我們的成敗得失?無論我們怎樣,無論我們是高高在上的三軍統帥還是平平凡常的普通士兵,細菌和蛔蟲都依賴我們,小狗都愛戴我們,不會因為我們是成功者而高看我們,也不會因為我們的失敗而離棄我們。我們成功與否,對它們來說沒有分別,亦猶如虛空。從人類自身的角度來看,世事有興廢,萬物有盛衰,有成必有敗,“榮華花上露,富貴草頭霜”,故而知成之必敗,知萬境歸空,知“萬般帶不走,隻有業隨身”,則求成之心不必太堅。當我們看到化化生生,消長沉浮是宇宙間的自然規律,概莫能外;看到成敗相依的可能、否極泰來的希望和我們主觀感覺與認識的局限性,故而麵對失敗也不必太苦腦。

3.過程最重要

很多人都說:成不成功不重要,取得成功的過程最重要。隻有在成功與失敗的過程中不斷地修心,這個過程才有意義。人的一生終將要做點什麼事,而做事的過程其實就是修心的過程。這個叫做借事修心。古人雲“金不得火煉,則雜類不盡;心不得事煉,則私欲不除”。往往,我們都太專注於做事,而忘記了修心;隻顧於埋頭拉車,忘記了抬頭看路。那麼,在做事的過程中怎樣修心呢?首先,在做事的初起,選擇做什麼事,就要先問心。我們是選擇“諸惡莫做,諸善奉行”呢?還是隻要對我有利,不惜損害他人造惡業呢?其次,在做事的過程中,也不免會出現紛繁複雜的矛盾和山重水複的曲折,這些都是對我們修心的考驗。如果我們能在難忍受處學會忍耐,在難行進處勇猛精進,在做事中不忘收心定力,這樣我們就可能擁有一個圓滿的過程。最後,不論我們是幸運地成功了還是不幸地失敗了,在總結盤點時,我們都會發現:我們得到了很多,同時也失去了不少。我們最終是否得到經驗教訓、堅韌的力量和堅定的信心?我們是否失去了內心的喜悅和平靜?我們能不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用心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