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結局(2):大魏編年史(1 / 3)

在日常生活中,萱兒能夠感受到陛下和小王爺之間進退兩難的感覺,在小王爺剛剛懂事的時候,兩人之間的關係便開始若即若離,陛下像是手足無措一般,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小王爺,有時想要接近,有時又故意疏遠。

而小王爺在陛下麵前,既不像在佘玉蓮麵前那般乖巧好動,也不像在自己麵前那般撒嬌粘弱,小王爺渴望陛下的寵溺,又怕自己表現的太過孩子氣,惹陛下不高興,於是隻能謹小慎微,看著陛下臉色行事兒。

陛下教小王爺讀書寫字,也隻是死記硬背,從未講過什麼家國天下的大道理,也未曾講過江山社稷的雄心抱負。兩人經常相顧無言,默默並肩站著,各自盯著一處,愣愣出神發呆,不見的時候兩人反而笑容多一些。

那時候,小王爺不過九歲而已。

也是那個年歲,小王爺第一次當麵頂撞了陛下,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小王爺長大了,偷偷出宮玩耍,在路上聽到風言風語,無非是當今陛下的陳年舊事,當事兒人醉酒口無遮攔,講起了皇帝陛下頗受非議的舉動,朱雀門事變之時的殺戮,臨江城一人屠殺一萬人,洛陽城屠城一半,連年窮兵黷武,雖一統天下,但終非仁善賢明之君王。李秀策人雖小,和李元櫻關係若即若離,但護人心切,出聲說了一兩句。那醉酒之人連連搖頭,又說起佘玉蓮,是陛下強行留在太安城,那佘玉蓮是有家的,如今隻能兩地分離,夫離子散,相念不相見。

李秀策心頭震驚,這些事情在宮裏,從來沒人對他說過,就連照顧自己衣食起居的佘姨也從未提及,連背後偷偷抹眼淚的事情都沒做過,思想至此,李秀策勃然大怒,你怎麼這麼狠心,難道天下人已經懼怕她到如此地步了嗎?你們怕,我不怕!

小王爺心頭悲恨,入宮之後,徑自去了慈寧宮,倔強站在李元櫻麵前,臉上滿是淚水,指著皇帝陛下喊道:“你怎麼能那麼狠心,你怎麼能是一個壞人!”

萱兒記得很清楚,當時陛下臉色無常,未作任何狡辯。

小王爺問,臨江城的事情是真的?陛下點頭說是。小王爺問,匈奴的事情是真的?陛下點頭說是。小王爺吼道,朱雀門的事情是真的?陛下點頭說是。小王爺問佘姨的事情也是真的?陛下點頭說是......

李元櫻默默回答著李秀策一切問題。

李秀策還要追問,萱兒看不下去,悲上心來,兩步走到李秀策麵前,將他得按在地上,一把脫掉褲子,一巴掌一巴掌打在屁股上:“讓你胡言亂語,胡言亂語......”

萱兒是真打,她不怕,不怕有人非議,事後李秀策在床上趴了一個月,佘玉蓮悉心照料,李元櫻將一切看在眼中:“我已經教不了秀策了,應該給他找個新老師,這佘玉蓮也不能留在太安城了,找個契機將她送走。”

萱兒冷哼一聲:“這個壞女子早該滾蛋了!”

萱兒不否認佘玉蓮對小王爺的好,但是她總覺得這女子不是好人,她所有的細心和關懷都襯托了陛下的冷漠,而陛下和小王爺之間的冷漠是萱兒最不想看到的。

大魏祥豐十七年,天下大統,休養生息,人間已經沒有戰事三年,朝廷開始裁軍減員。

老將軍宋君毅早已經解甲歸田,不問邊關戰事,洪熙官也辭去鎮西軍大將軍的職位,去尋找心底的那名女子,臨行之前,洪熙官入宮,將自己打算說了一遍,李元櫻點頭答應,命人按照洪熙官的口述將那名女子的畫像畫出,放在麵前。隻看了一眼,李元櫻忽的一聲起身,失聲叫了一聲:“英蘭?”洪熙官微愣,眼中有光,出聲道:“陛下,您見過她?她不叫英蘭,叫蘭英。”李元櫻驀然,回想起自己在天上認識的那個姐妹,不由會心一笑,她告訴洪熙官見過,在天上俯瞰人間的時候見過人間某處有她的身影。洪熙官大喜,幾乎沒有停頓便出了太安城,那日之後,再也沒有消息,有人說這位拳神大人已經破碎虛空,到了另一個世界,萱兒迷糊,也問過陛下是否是真的。李元櫻仰頭看天,或許吧。

當時,大魏國統領兵馬的大元帥是鎮南軍大將軍張牧之,朝廷裁軍首先削弱的便是這位大元帥,而且在這件事情是,唐宗飛犯了一個極其致命的錯誤,他將張牧之看作成了宋君毅和洪熙官這般淡泊名利之人,而且處理手段極為粗略,絲毫沒有掩飾。張牧之被撤去兵馬大元帥之後,朝廷賦予張牧之的職銜是六部之中的兵部尚書,從掌管天下兵馬的大元帥成為區區從二品的兵部尚書,其中落差足以在張牧之心頭掀起驚濤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