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設防三目標,重點理解三水準,背景材料會分析。

2.抗震結構的概念設計

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建築物的破壞機理和過程是十分複雜的。對一個建築物要進行精確的抗震計算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對建築物進行抗震設防的設計時,根據以往地震災害的經驗和科學研究的成果首先進行“概念設計”。

概念設計可以使我們提高建築物總體上的抗震能力。數值設計是對地震作用效應進行定量計算,而概念設計是根據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進行建築和結構總體布置並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

影響抗震結構的概念設計的主要因素如下:

記憶方法:

概念設計四考慮:場地有利於抗震;限製建築物形狀,保證結構整體性;材料性能要選好;特殊機構有連接。

3.抗震構造措施

多層砌體房屋是我們目前的主要結構類型之一。但是這種結構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多層砌體房屋的破壞部位主要是牆身,樓蓋本身的破壞較輕。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減少牆身的破壞,並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與構造柱連接起來,增強了房屋的整體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加強牆體的連接,樓板和梁應有足夠的支承長度和可靠連接。

(3)加強樓梯間的整體性等。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我國工業與民用建築較常用的結構形式。震害周查表明,框架結構震害的嚴重部位多發生在框架梁柱節點和填充牆處;一般是柱的震害重於梁,柱頂的震害重於柱底,角柱的震害重於內柱,短柱的震害重於一般柱。為此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把框架設計成延生框架,遵守強柱、強節點、強錨固,避免短柱、加強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變,避免出現薄弱層,控製最小配筋率,限製配筋最小直徑等京則。構造上采取受力筋錨固適當加長,節點處箍筋適當加密等措施。

不論什麼結構形式,防震縫可以將不規則的建築物分割成幾個規則的結構單元,每個單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確合理,避免產生扭轉或應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於抗震。

記憶方法:

抗震構造三措施:多層、框架、防震縫,多層主要靠連接;框架加強各節點,而不論何種結構,防震縫都挺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