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陶球的作用之謎(1 / 1)

萬裏長江,浩蕩東流,大江兩岸自古以來就孕育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數千年前,在長江中遊及其支流漢水,沅江、湘江流域生活著許多氏族部落,農耕漁獵.開拓生息,為燦爛的中國文化創造了無窮財富。

對這些遠古先民遺留下來的大量埋藏於地下的村落廢墟、氏族墓地和數不盡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等,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們正在認真研究,力圖憑借這些遺跡遺物恢複數千年前的曆史畫麵,再現那刀耕火種、改造自然的社會生活。

原始社會有許多令人費解的文化遺存。廣泛分布在長江中遊地區的一種“陶球”,數十年來,人們一直不知道它的意義和歸屬。至今在許多考古發掘報告中,都隻是客觀地報道它的存在,卻不能解釋它的用途。

這種陶球,是用細膩的黏土燒製的,因陶土和火候的不同而呈紅褐色或灰色,標準圓形,直徑大約2~6厘米,表麵裝飾著圓圈紋、螺旋紋、細線紋、草葉紋和小鏤孔等,也有素麵無紋飾的,較多的是用戳印的小點組成的“米”字形紋樣。

最引人興趣的是球腹中空,裏麵多含小石子或泥核,搖之有聲。這種陶球,在漢水流域的河南省唐河縣,長江北岸的湖北省江陵、圻春、京山,長江南岸的湖南省澧縣直至安徽境內的潛山一帶都有發現,實為長江中遊原始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器物。

距今5000~8000年前,我國從西藏高原到黑龍江流域,從內蒙古草原到東南沿海,到處分布著新石器時代的氏族部落。在同一個時期相同發展階段上,陶球卻為長江中遊一帶所僅有,出現這種陶球的原始文化遺存,考古界命名為屈家嶺文化。這些精心製作、搖之有聲的陶球,到底有什麼用呢?

說它是玩具,它並不和兒童的隨葬品在一起,而是在廢棄的房址附近、成年人的墓葬中、窖穴和灰坑裏都有發現。

說它是裝飾品,它又沒有可供穿繩係帶的孔洞,不宜佩戴在身上。

說它是彈丸之類的獵具,它又不如實心陶球或石球那樣堅固實用,大可不必中空。

說它是巫師用以占卜或祭祀的用具,據考古發掘實際情況看也不可能。比如安徽潛山縣薛家崗遺址中,一個墓葬密集的墓地中許多墓都隨葬這種陶球,在一個氏族村落中,不能同時有這麼多巫師存在。

而且,大量陶球都是在墓葬之外隨便遺棄的,很難和受到敬畏崇拜的原始宗教聯係起來。

有人推測這種可稱工藝品的陶球,大概是當時人們歌舞娛樂的用具,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在酣歌狂舞的時候,既聽不到搖動它發出的較微音響,又不能用嘴吹出什麼聲調。這種推測自然還缺乏說服力。

因此,考古工作者在撰寫工作報告時,隻能如實記述在某遺址發現陶球的數量、形製、紋飾等,無法指明它的意義和用途。

小小陶球,使考古學家們煞費苦心。這個未解之謎.也對許多局外人有很大魅力。然而迄今仍不見什麼答案。

大江東去,送走了幾千年世態變幻;古往今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財寶。

原始社會長江中遊地區的陶球,存在於氏族社會的晚期,而在淮河以北和華東、華南均無蹤影,進入文明時代又迅即消逝,個中奧秘,什麼時候才能揭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