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皇旗尤豎(2 / 3)

老道人點了點頭,道:“孫大人所言極是,我們因為之前的安排,如今向外摘還來不及,切不可再參合進去了。”

說完搖了搖頭道:“唉……這次的叛亂來到真不是時候,但是對HB那幫子人來說,這時候倒是拿捏的很準啊,隻是他們過高的估計了自己隊伍的能力,唉……”

老道人一麵說,一麵唉聲歎氣,到仿佛是真為這次叛亂失敗而懊惱。

王爺道:“道長,你歎什麼氣啊?他們叛亂要是真的成了,咱們可能也得出事。他們敗了不是正好嗎?”

老道人道:“其實我本來以為就算他們反叛不成,多堅持幾個月還是有可能的,到時候咱們可以運籌的事情就多了。但是沒想到最終的結局這麼早就出來了。”

“那是他們廢物!”一直在下首聽著的小王爺開口道。

老道人搖了搖頭道:“不是他們廢物,是咱們大明的哪位齊天無雙大公爵太厲害了!”

小王爺聽老道人提到了封建明,心下疑惑,問道:“那封建明都死了三十年了,他再厲害又如何能和今天的事情有關係啊?”

老道人又搖了搖頭道:“小王爺有所不知啊,那封建明當初建立了如今這新式軍旅,便知道有今天這一幕的。”

見眾人都是不解,便接著道:“那封建明建立了新式軍隊,卻將火器研發、生產、運輸單獨列為一部。這火器的根本咱們認為是火藥,有了火藥,甚至後來改良了的所謂炸藥,便可無憂了。

但如今看來,大家都錯的離譜了。本來各支部隊日常所需消耗皆有獨立部門供給,稱為後勤。如此一來,你除非拉著後勤一起叛亂,否則你拿著的不過是一堆燒火棍,便如這次的叛軍。

他們倒是提前看到了這個問題,隻是沒有太當回事。按如今各處報上來的情報看來,這次事情籌備不過半年,而勇字五軍用了半年的時間,將日常消耗減到了最低,覺得日常減半,那麼支應半年時間應該問題不大,最差也不會少於幾個月時間。

哪裏想到是如今一副局麵,平時野戰部隊征伐,後勤自會跟進,兩相並不同屬,野戰部隊自然不知道後勤的運作,如此一來,這勇字五軍開始攻堅之戰打的有聲有色,但是一旦開始行軍,沒了後勤跟隨,其結局就是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罷了。

而這些個事情,早在建明公建立這軍隊之時,便已經做了考量,沒有後勤,叛亂無異於自尋死路。”

眾人聽得都麵麵相覷,心下汗顏。

其實老道人看的還算明白,隻是還有些問題沒有看清楚。

封建明建立了新式軍隊,不僅僅是將部隊的後勤與部隊分離,同時還有個問題,那就是彈藥的製造。

配方和工藝對於匠人來說,那是命根子,藏著掖著,憑怕別人知道。但是對於讀書人來說,卻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才好,這便是兩個階層的差別。

為什麼呢?因為兩個階層的追求不同。匠人追求的是財富,有了財富才能安身立命。而配方和工藝是帶來這財富的源泉,所以匠人將配方和工藝視為自己的聚寶盆,給了別人,那再創造的財富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絕不會輕易予人。

但是讀書人不同,他們求得是名,配方和工藝對他們來說是作品,隻有拿出去給別人看到,自己才會獲得名聲,所以如果他們發明了配方或改良了工藝,一定會第一時間立說著述,廣而告之,以期能是之發揚光大,青史留名。

封建明建立的後期體係之中,各種流程規章隻在內部流傳,設定了非常嚴格的保密條例,對於裝備的長期存儲,遠途運輸都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方案。而在沒有機械化運輸作為基礎的時代,領先了近百年的武器係統所帶來的就是後勤的重要性被無數倍的放大了。

舉個例子,解放戰爭時期,我國戰場上使用的武器自動化程度極低,即便如此,後勤的壓力都極為嚴峻。甚至淮海戰役的時候出動了近七百萬(一說五百四十三萬人)勞力進行後勤運輸,以保證六十萬戰士在前線作戰。也就是說一個戰士身後要跟著十多個人力來保證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