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何同(1 / 2)

“癲症?”

麵對父母的驚訝,秦琬也有些傷感:“不錯,宣旨的時候,盧貴妃不肯謝恩,狂性大發。張內監一時不察,被她重傷後就這麼去了。無奈之下,我隻能封鎖宮門,誰料六弟得知這一消息,還當我……他和六妹一同趕了過去,就……”

秦恪和沈曼在帝國核心混了大半輩子,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自然知道事情不會是秦琬說得那樣簡單。但他們知道,秦琬是一個做事非常謹慎的人,除非是天大的事情,又握著確鑿的證據,否則殺一個妃嬪也就算了,誰會把這位妃嬪生的兒女一並除了,甚至連內監都要死呢?

這對天下至尊的夫婦倒沒想到怪力亂神之事上去,隻以為盧貴妃的身份有問題,比如是異族奸細什麼的,又或者她做了不守婦德之事,皇子公主的身世有點說不清。見秦琬不對他們說,也就不問了——既然真相糟心,還不如不聽,反正秦琬會將一切都處理好的,用不著他們勞心。

回到太極殿後,陳玄行了一禮,才道:“殿下,今日宮中異動頻頻……”

“敢對這件事提一個字的人,讓他們永遠消失。”秦琬一字一句,冷如冰霜,“盧貴妃不承認罪責,癲症以致狂性大發,殺了六皇子與六公主,九皇子受驚嚇,不治身亡,這就是解釋。”

沒有任何道理可講,這是我給你們的解釋,你們就得聽。如果不願意聽,就不要出現在我麵前,礙我的眼了。

陳玄領命,就聽秦琬說:“還有,你這些日子多派些人在坊間盯著,尤其是那些說書先生,看看誰敢給我亂編民間俚俗傳唱。如果有人散布似是而非的民謠,給我問出是誰,然後,將他們帶到天牢,不用出來了!”

盧貴妃之事,確實超出她的意料,卻也讓她的步伐不得不加快——她將盧貴妃一係親手滅了後,怕是沒人不知道她想做什麼。妖孽一事不能說出去,這心狠手辣,圖謀大位的帽子,她是怎麼也摘不掉的。既是如此,那就讓她皇太女的地位多一層光輝,而不是被這些民謠抹黑,動搖統治。

這種時候,誰敢耍小手段,與她為敵,她就要將誰碾碎!

陳玄打了個激靈,毅然道:“臣遵命!”

“夏臣呢?”秦琬想到常青,問,“他不是送盧氏去遵善寺的麼?算算時間,儀式應該結束了,怎麼還沒回來?”

常青殺了盧貴妃後,為了祛除晦氣,將盧貴妃母子的骨灰秘密送到遵善寺,由高僧做道場。但他覺得自己身上沾染了“妖氣”,也要“洗心滌塵”,故陳玄欠了欠身子:“夏臣決意在遵善寺待上九九八十一天,洗去晦氣。”

這個常青,實在是……太亂來了。

秦琬沉吟片刻,搖了搖頭,無奈道:“你多派些人去,將李姬保護好,我會對外宣稱夏臣回了一趟老家去祭祖。”不用做得太明顯,有心人去查,自然會多想,比如常青突然消失,究竟是有使命在身呢,還是真要成親,才回家祭祖。這樣一來,絕大部分人都會被誤導,以為常青不在長安,去了地方。

沒錯,常青要娶的,不是別人,恰恰是弘農岑越曾經的婢妾,李姬。

秦琬本想給常青做媒,娶個名門貴女,就像當年趙肅那樣。誰料常青拒絕了,反決定娶弘農之亂時認識的李姬為妻。

他說出這一決定後,不管是熟悉他的人,還是知曉李姬出身的人都很吃驚,覺得他如今位高權重,何必娶一個曾做過別人姬妾的女子為正妻呢?如果喜歡,納做妾室,給對方一個名分,一個品級也就罷了。他的正妻,就算不娶個名門出身的大家閨秀,好歹也要娶個書香世家,或是士紳出身的小家碧玉吧?

為了這件事,秦琬還特意喊了他過去,告訴他英雄不問出處,讓他心中不要殘存陰影,卻發現常青並不是一時興起才做的決定。

常青的說法是,他的探子身份已為眾人所知,不管是誰都很難接受自己的夫婿從前是這等身份,不可能不害怕。尤其是名門世家,哪家女兒不是吃穿不愁,哪家又沒點齷齪事?

常青很清楚,他長相平平,並非女子鍾情的類型;文采談不上,也就是認得幾個字,哪怕眾人耳目濡染,也沒學到幾分,更不要說吟詩作對,討女子歡心;溫柔體貼半點沒有,對任何人都忍不住探子的本能去懷疑和探究,拐彎抹角的說話做事方式對他適得其反,非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倒會令他生出厭惡之感。若是娶了名門貴女,對方看不上他,一輩子鬱鬱寡歡,他也不可能會多高興。那些為利益來的,究竟起了什麼心思,他一眼就能看穿,也不願與對方共度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