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如意難尋(2 / 2)

她並不懷疑自己長子的手段,那樣的容貌、出身和心計,想獲得一個姑娘的芳心再容易不過。與殘暴好殺、聲名狼藉的梁郡王相比,自然是溫文爾雅、處境堪憐的刑國公更能得到女子的愛憐。誰又能知道,梁郡王因自身遭遇之故,若是成了親,定不會三妻四妾,令子女重複他與興平公主的悲劇?又有誰能知道,看似光鮮亮麗的刑國公蘇沃,實際上是一個連妹妹都嫉妒並利用的人呢?

雖然這樁婚姻有為了南方兵權,摻雜政治考量的因素,可毋庸置疑,秦琬絕對是照顧高盈的。論實惠,很少有什麼婚事能及得上這一樁了,就像當年哪家閨秀都看不上隋轅一樣,如今可不是悔青了腸子?

“你覺得強扭的瓜不甜,我倒覺得,隻要有本事,到哪兒日子都是一樣過,紀清露不正是如此?”

秦琬微微一笑,裴熙會意:“算算時候,宋書語應該在等候覲見你了吧?”

宣威將軍宋書語,經曆堪稱傳奇。

她本是一個雜貨鋪子老板的孫女,女學創辦的第一年,廣招學生,她偷偷去考明算科,結果被女學錄取。從此平步青雲,年年成績優異,三年畢業後,嫁進了昌平伯爵府。

昌平伯爵府在京中雖是二流門第,對小老百姓來說卻是了不得的豪門,更別說宋書語嫁給得是昌平伯爵的三子,也是整個伯爵府唯一科舉晉身,前途最為遠大的子弟。伯爵和伯爵夫人都希望這個兒子迎娶貴女,仕途更加平穩,他卻堅持愛情,娶了出身寒門的宋書語。宋書語也爭氣,待人接物大方得體,侍奉婆婆用心,對待小姑體恤,學識又出眾,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騎射女紅廚藝樣樣精通,嫁進伯爵府後三年抱倆,還都是兒子。然後又毅然隨丈夫外放,在地方上夫唱婦隨,教化百姓。

故事到這裏,本就是一出勵誌傳奇,偏偏還有後續。

先帝駕崩,秦琬登基,不少人欺女帝軟弱,舉起反旗。更有一路叛軍,自稱是先帝流放江南時留下的兒子,自號“江南王”,竟也籠住了不少愚民,又聯上了那些因為秦琬推行的種種政策,利益受到侵害的世家大族,勢如破竹,連連攻克幾城。

宋書語的夫婿得到相鄰城池陷落的消息,六神無主,欲棄城而逃。宋書語卻堅持不肯,在縣城的官員跑得差不多的情況下,她先是鐵腕手段,殺了趁火打劫的潑皮無賴,又假借女學的名頭,稱自己已經上書朝廷,很快就能等到援軍。然後諸般調配,堅守了半月有餘,得到了柴豫派去的援軍,從而名動天下,受封宣威將軍。

這位宣威將軍功成名就後,並沒有回到富饒的長安,而是選擇前往嶺南,在柴都護的麾下做個先鋒,統兵一方,威風凜凜,秦晗很是向往。驟然見到一直以來崇拜的偶像,秦晗連忙將宋書語攔下,好奇詢問這位英姿颯爽的女將軍,為何不跟隨丈夫逃跑,反而堅持守城,甚至放棄了兒子的撫養權,孤身一人前往嶺南?

宋書語此番回到長安,遇到的眼光有千百種,卻多是鄙夷和排斥,看待她猶如異類。並斬釘截鐵地預言,她拋夫棄子,將來定會後悔。唯有這位小公主,神情清澈,哪怕問題有些失禮,卻也隻是好奇,故她輕輕笑了笑,柔聲道:“殿下,我這一路,看上去風光,實則艱險萬分。”

嫁入豪門之後,人人都說她福氣大,高攀,她心裏也是這樣想的。戰戰兢兢,打起全部精神應對婆婆小姑妯娌,甚至伯爵府下人的刁難,也不知咽了多少眼淚,用了多少心機,才塑造成人人稱讚的賢惠模樣。哪怕午夜夢回時總覺不足,不明白自己一生所學如何施展,但夫婿待她極好,兩人恩愛美滿,一同為未來努力,她便放下心中遺憾,覺得多苦都不算什麼。直到丈夫打算棄城而逃,她才如夢初醒,堅決不肯,誓要與城池共存亡。

然後呢?

想到這裏,宋書語自嘲一笑。

平素柔情繾綣,百般恩愛的丈夫,見她“執迷不悟”,不肯隨他一道離去,竟要生生扼死她。

與其城破,讓她被叛軍糟蹋,還不如先殺了她,以全貞潔?

這就是她傾心相愛的丈夫,這就是她委曲求全爭取來的一切?她該慶幸自己上騎射課沒有偷懶,哪怕男子先天力量強大,夫婿到底疏於練武,又怕時間不夠,隻能放過她,倉皇逃跑……

“但我不後悔,因為,不管前方多難,這都是我選擇的路。”